注册账号 登录
爱在华师大 返回首页

的个人空间 http://bbs.iecnu.com/?0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呓语

已有 1162 次阅读2007-11-29 20:21 |个人分类:个人文章

天气: 晴朗
心情: 平静

好久没有写些长一点的东西了,总是害怕,害怕写的不周正或虎头蛇尾。

    而在这个微冷却有着明媚阳光的下午,我决定试一试。

 

先说一首歌吧,叫做爱如空气:

 

“幸福就像花期
开到荼靡
爱情留在秋天
独自叹息

...

雨后的花瓣
散落一地
把它做成书签
藏在日记
时光冲淡往事

...

也许擦肩而过的你
只留下一种痕迹在我生命里”

   

 就是听着这歌我和十一月三日一束微笑着的阳光相遇了,心里若有所思——终于我又有所思了。来上海两年间看着身边的人群、车流;听着喧嚣、呢喃;读着小说、论文。毕竟这些都不是属于我生命里的东西,心上仿佛结了茧——爱拾别人的牙慧,爱苦思别人的慧根——然后愤世嫉俗的大谈上海人的“外在化生活”。现在终于知道环境的浸染是多么的“润物细无声”了,不知不觉你就就有了“上海的心”“上海的脑”,这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情,说这恐怖到不是被悄无声息的洗了脑而是被安上了一颗自己不喜欢的脑——可能更清净一点的脑更适合自己。于是准备好了逃离,一定要走。

 

   再说一本书吧,贾平凹的《高兴》。其实这是挺普通的一本书,换而言之满足不了读者任何思辨的乐趣,灰暗的画幅充满了脑海,占的思考没有任何空间。可能这就是这一代作家的特点吧——生怕你误解了他或生怕他自己表达错了自己的想法——却落的不懂什么叫过犹不及。暂不说贾氏,说说书里的刘高兴,我总是觉得这个刘高兴有《平凡世界》里孙少安的影子,只不过换了社会背景——刘高兴的当下是十七大而孙少安是十二大。其实中国的作家学者是很不争气的,一面脸红脖子粗对恶劣文化环境不满,另一只眼睛一直盯着碗里的那点既得利益。唉,文人无胆社会无聊呀,就这么个单维向度的破车撞到树上一了百了为止。不说也罢。其实刘高兴,孙少安(其实还有陶建平)都面临着一个基本伦理问题——在整个社会麻木不仁的前提下个人的反抗是否具有合法性?要是这是一个有贵族的时代那么这个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可中国人只会把堂吉可德当闹剧来读。在世俗的环境下这些人的做为和自己的社会层次地位完全不符,也完全没有现世意义,那么他们的追求究竟是什么?其实我们的讨论已然成了探讨“什么是精神贵族”或“精神能不能当饭吃”的问题。既然抛出了问题就少不了论证,但是我不想去论证,让《逻辑哲学论》加上一条吧——“精神不能当饭吃,但是能让你觉得很爽。”有什么比你身体具有更高的合理性?

 

    最后说一部电影,特吕弗的《四百击》,说这部电影奇怪是因为第一次看喜欢的不得了以为是因为其剧情,但后来又看斯图尔特《屋顶上的童年时光》,看了十五分钟就关了,夸张一点——简直不堪入目。其实也不能太苛刻,毕竟是斯图尔特拍的第一部长片。但是和四百击相比,后者是以一个成人的视角来说孩子的故事而前者是平视的目光当然给观众的感觉不同。可除这个以外我觉得黑白和彩片之间的差别也凸显出来——后期胶片乳剂配方改革以后的黑白片在表现力上已经很棒了,有的故事中加入色彩因素着实会冲淡故事。其实看到现在觉得在人物表现上比较成功的彩色片数的过来:基斯洛夫斯基的一些片子,天使爱美丽也算一个。电影作为一种本质上的虚构艺术若和生活距离过于接近那也就失去了其作为一种表现形式的艺术性和特殊性——这种距离仅仅在情节上是远不够的,演员的表演,色彩的使用都应该表现出这种艺术形式更多的张力。真希望看到若干年以后黑白片可以再次回归主流而不仅仅是小众的玩物。

 

    踉踉跄跄写到这里靠幸运也靠一点娇情。最后以什么来结束哪?我忽然想到了《莫扎特传》里撒列宁的一句话“主呀,你给了我欲望却把天赋给了莫扎特,这不公平!”就用这句话结束吧——上帝给了我们大脑却忘了给我们触角......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小蝌蚪找妈妈 2008-3-2 14:06
:loveliness: 真能写啊~ 大部分人没有欲望——不管他有没有触角;少部分人有欲望没触角;极少部分人有欲望也有触角。。。:'(

小黑屋|爱在华师大 ( 曾经也有备案 )

GMT+8, 2024-3-29 17:59

广告与合作请【联系我们】

© 2007-2024 iecnu.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