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账号 登录
爱在华师大 返回首页

的个人空间 http://bbs.iecnu.com/?0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新天府评选续:9成网友保卫蜀魂称天府不可变

已有 889 次阅读2008-2-16 05:46 |个人分类:日志

  ·成都不再是唯一“天府” 30个地区争抢宝座

  ·“新天府”评选续:谁能撼动四川天府之位

  成都不仅是景色秀丽的古城,也是日新月异的现代化新城,是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生活优越、最适合人居的城市之一。作为成都平原的专有名词,“天府之国”正代表着这座城市自然条件、人文环境、生活方式等元素高度聚合浓缩的精华。
 
  □新闻回放

  本月18日,《中国国家地理》发起了“十大新天府”评选活动,由百余位地质、历史、生态等方面的权威专家拟定了31个代表城市的候选名单。本报对此次评选提出质疑,成都知名作家、学者、巴蜀文化专家援引历史,解读现实,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炒作。

  保卫蜀魂之网友雄辩


  本月27日起,本报与腾讯大成网联手,对“新天府评选”进行网络调查。截至昨(29)日,共有390余名网友递交了调查表。对于如何传承“天府之国”的历史文化,哪些历史建筑、历史人物是“天府之国”的代表,如何看待成都休闲特色……网友们均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圈点新天府 可能是作秀

  对于《中国国家地理》“圈点新天府”的评选活动,187名网友质疑此次活动有可能是作秀、炒作,占投票总人数的47.95%;有144名网友认为此举是文化侵袭,占投票总人数的36.92%;188名网友认为是浓厚的历史积淀,占投票总人数的48.21%;178名网友表示,“天府之国”的内涵是丰富的文化底蕴,占投票总人数的45.61%;8名网友觉得与成都的快速发展和现代文明有关,占投票总人数的2.06%。此次参与网络调查的20岁至30岁网友占63.85%,30岁至40岁的网友占24.62%。其中,302名网友来自四川,其余为异地网友。

  天府只一个 那就是成都

  调查中,90.51%的网友认为成都是理所当然的“天府之国”,356名网友表示“天府之国”不可复制,占91.28%。

  网友“自由人”来自哈尔滨,“哈尔滨是北国之城,而天府之国在我心中,就是成都。我身边的朋友都是这样认为的。”“自由人”说,在哈尔滨,只要提起“天府之国”,“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是成都”。他最为感到不理解的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通过一场网络投票,把‘新天府’的名字套在某一个城市身上,难道那个城市就真的能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天府’吗?今天评‘新天府’,明天评‘新春城’、‘新天堂’、‘新江南’……那不就乱套了吗?”

  如何看麻将 三成不表态

  对于成都“麻将特色”的看法,122名网友对此选择不表态,占31.28%,有68名网友鲜明地提出反对意见,占17.44%。为成都雄辩的同时,“白开水”也坦言,身为“天府之国”,成都一方面要传承历史文化,另一方面要提高人口素质。“把对麻将的爱好分一点在提高自身素质上,促使成都的休闲氛围有文化含金量”。

  保卫蜀魂之专家解读


  关键词:山水生于天地之间

  府河、南河,是环绕成都而过的两条人工开凿的河流。生长于成都的人习惯性将它们叫做“府南河”(锦江),并将其称为“母亲河”。经过治理的府南河愈渐清秀,这条“母亲河”缓缓流过成都平原,用她湿润的“手指”抚过成都平原每一寸“肌肤”,赋予其天地灵秀之气。

  数据指标:

  成都平均海拔500米,具有典型的盆地气候特征。这里四季分明,春早、夏热、秋凉、冬暖,年平均气温15.2℃-16.6℃,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成都平原和丘陵区内优、良级土壤所占比例最大,几乎占据整个平原,其中达到一级标准的优质区为1158平方公里。

  目前,成都拥有都江堰与青城山、大熊猫栖息地两个世界级文化遗产地,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地质公园,4个国家AAAA级旅游区。


  专家解读: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学教授刘兴诗要说成都平原为什么是“天府之国”,离不开“沃野千里”4个字。一是从大地理环境观察,成都平原位处四川盆地


  内部,外有高山、高原环绕,内有剑门关、龙泉山、龙门山护卫,内外两道地形险阻,作为依托支撑。二是西边龙门山里的岷江和其他大大小小的河流,出山后由于流速减小,堆积了大量泥沙和卵石。随着河流在开阔的平原上生成了一个又一个冲积扇,互相连接起来形成了一片复合冲积扇平原。成都正好在岷江冲积扇的边缘,所以地下水特别丰富。

  这正好印证了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山水”,组合度很高。由于成都平原位于冲积扇上,所有的沉积地层就完全是冲积成因,其土壤具有特殊的二元结构。上面是细腻的壤土,适合作物种植,下面是沙和砾石层,含水性能高。表土积累大量腐殖质,形成了肥力很大的水稻土,肥效不亚天然黑钙土,更加增添了成都平原土壤的肥沃程度。

  关键词:生态迎来绿色演绎

  “抬头望蓝天,低头见清水,人们生活在美好的环境中,喝放心的水,吃放心的食品,呼吸新鲜的空气。”继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森林城市之后,今年11月,成都市又出台《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让成都向生态城市迈进。

  数据指标:

  目前,仅成都市用于实施城市生态工程建设和城市绿地建设的投资,就达262亿元。拥有世界上第一座以水为主题的城市生态环保公园:活水公园。

  2007年,成都相继建成中心城区4个日处理能力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以及6个县市污水处理厂,实现全市县级以上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至年底,成都市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

  专家解读: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谢元鲁

  近几年成都市为争创“中国园林城市”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政府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也随之加强。谢元鲁直言,成都在全国大城市环境质量排名中处于靠前的位置,不过治理空气污染还面临着由盆地地理特征和气候特点、机动车第四城等因素的困扰。“不过,成都将倡导绿色交通———上下班坐公交,私家车用来休闲、旅游,这些都极大有益于成都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开放聚集城市力量

  成都,这座已有3000多年历史的城市,正向外散发着他的现代“磁场”魅力。当英特尔工厂落户成都,80万吨乙烯项目在彭州市开工建设,一汽大众捷达轿车实现“成都造”,长达5年的攀成钢搬迁改造工程顺利完成,成都女鞋走向俄罗斯闯出一片精彩新天地……越来越多的本土中小企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世界500强企业选择成都,越来越多的“成都制造”工业产品将让成都以现代化城市的姿态在中国中西部迅速崛起。这一切城市化的动力,都源于天府之国的产业和人口聚集。

  数据指标:

  2007年上半年,成都年实际利用外资和引进国内省外资金都居西部第1位。在成都的外资企业,收益普遍好过预期,外资企业盈利收入平均增幅达30%以上,创业投资效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截至2007年11月20日,进入成都的世界经济500强企业已有123家,已经在成都开馆的外国领事馆数量仅次于上海、广州,居全国第三位。

  专家解读:

  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王小刚

  成都目前的发展环境,可谓是西部首屈一指。“从世界和全国来看,经济发展中对人居环境的依赖和重视程度越来越强,”王小刚表示,从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来讲,成都平原的综合发展能力和吸呐能力具有很大优势。虽然成都平原的经济区位低于沿海发达地区。但随着我国经济内需的不断扩大,在市场环境的选择上,成都平原的劣势也在逐渐缩小,区域和市场优势在逐渐突出。

  关键词:文化柔媚而又刚劲

  要体现城市的竞争力,关键在于城市的文化氛围。我国各大城市中宜于居住、适于发展、环境优美的城市众多,但越来越多的人在众多城市中选择成都,并在此定居。著名巴蜀文化专家袁庭栋一指点中“穴道”:“成都令人满意的地方最多,令人遗憾之处最少。”

  众所周知,成都水秀、花俏、人美。肖平在他著名的《地上成都》一书中这样写道:“成都柔媚而刚劲,鲜花和流水环绕,出了众多的美女和才女,还有司马相如、李白、苏东坡这样的大才子,它的历史和文化中,有一股很柔媚、很有生活情调的东西在生长。”在天府之国成都的若干个性特质中,最吸引人的,还属成都柔媚而舒适的人文魅力。

  数据指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今日的成都仍然保留了千年的文化传承。目前,成都市行政区域内共有各类博物馆、陈列馆45座,其中省级博物馆1座,高校博物馆4座,市文化系统博物馆14座,其他部门和民办博物馆26座。初步形成了一个省、市、县(区市)三级分布格局、国办(高校)、民办共同发展、专业门类较为丰富的博物馆文化体系。

  专家解读

  四川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教授李远国

  成都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容易独立割据之地,因此才有可能保留下来更多的文化。“处于一个相当封闭的环境中,自流灌溉和肥沃土地的地理环境,使成都平原的农耕文化发展较好。”而正是在优越的自然条件下,成都平原的农业高度发达、物产丰富,才造就了成都今日的休闲文化。这种大众化的生活方式更是其它城市不可复制、难以模仿的。

  “成都平原上沃土千里,灌溉便利,让人们的农耕时间减少,不必辛苦劳作便可养家糊口,相应地,闲暇时间就远多于其他地区。”同时,四周高山屏障下的成都平原,比起中原地区远离了战乱,相对和平与安宁,少了残酷的争斗,大家追求的多是健康长寿。积淀成文化就形成了这座城市的闲适与平静。由此也养成了人们性情的温和恬淡,让成都人的看似悠闲中便有了一种积极的姿态,蕴含着极大的包容性和创造性。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小黑屋|爱在华师大 ( 曾经也有备案 )

GMT+8, 2024-4-20 18:12

广告与合作请【联系我们】

© 2007-2024 iecnu.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