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华师大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1337|回复: 0

GMAT谣言粉碎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0 14: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GMAT谣言粉碎机
(多条躺中啊,后悔自己看到得晚了。)

1、        考GMAT靠的就是感觉
“考GMAT靠感觉”是笔者开始准备GMAT考试就一直听到的话,令笔者非常困惑:GMAT究竟是什么样的妖怪考试,要什么样的妖魔感觉?怎么培养?后来,笔者有幸聆听到GMAT中国开山祖师GWD的课,终于顿悟过来——GMAT归根究底,其实是一门“以英语形式出现的思维类考试”。两个关键词:英语+思维。这里的“英语”靠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到最后的融会贯通;而这里的“思维”则是指GMAT独有的思维逻辑体系。与“感觉”真是八竿子打不着,或者,换句话说,这边的感觉理解为熟能生巧可能更确切。
先说英语。英语考的不是感觉,英语考的是硬功夫,看得懂就是看得懂,看不懂就是看不懂,毫无“感觉”可言。(请试着想象你是否能在毫无积累,而依靠你仅有的语感中的战斗机——“中文语感”——的情况下读通甲骨文呢,或者完全读懂《古文观止》呢。答案一定是不行吧。)故,英语水平还是靠积累,阅读水平还是靠背单词。为了早日成为“高帅富”、“白富美”,咱先做个“贝多芬”(背了就多分)吧,亲!
而思维呢,GMAT训练的是我们的理性思维,考的也是这个。商业世界之不同于文艺世界的地方,就在于其理性而自利的特征。琼瑶那套感物伤怀的感性思维在GMAT里一用必死,而我们的武器是像淘宝店主般的精明的思维方式。所以说嘛,亲,这不叫感脚,这叫理性之光!
       笔者认为,准备GMAT考试,要“英语能力和理性思维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两手都硬了,GMAT的分数就握在自己手中了,而不是在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感脚”手中了。

2、        GMAT题目阅读靠的是上下文理解,不是个别的单词。——所以说,单词没什么大用
    笔者有一位半仙朋友。想当年,半仙小姐在六级只有550的情况下,自助看了40天的OG,做了几套GWD,一战690。考完后现身说法,告诉笔者:“GMAT阅读靠的是上下文理解,不是个别的单词。——所以说,单词没什么大用。”(好不好使,看我的成绩就知道嘛)。
    笔者一开始信以为真,对着OG眯起眼来雾里看花,也颇具半仙意味。正确率也是随着题量的增加水涨船高。但是好景不长,到了一定的65+%的正确率后就瓶颈了。怎么办,问半仙小姐,她也是一筹莫展。
    后来听了GWD老师的讲解后才恍然大悟,“做对题不一定要单词都认识,但做错题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单词理解错了,另一种就是逻辑不清”。(所以说半仙小姐才690嘛)至理名言呀!对于单词的问题,笔者立马买了本英吉老师的小词汇书,有空就翻,逛街也带着(此书收录的都是高频,事半功倍)。而对于做题逻辑的问题,听了GWD老师的讲解后,我内牛满面,感动于自己终于成为了一个可以看懂OG的钻石级考G党了。下文详述。

3、        GMAT考试的题越来越新,所以OG已经老套得没用了
       首先,笔者想说,GMAT是一门经过精心设计的科学的考试,科学的意思是所有场次的考题是具有可比性的,这样才可以保证所有场次的分数是具有可比性的。所以才会有个百分比会显示在你分数的后面,将你的成就和之前参加过这个考试的考生的总体样本相比。这也是GMAC非常自信的一点。但是,一种考试越是宣称具有科学性,就越是有章法可循,就越是容易被我们掌握。易经中所谓“简易,变化和不易”,就是说万事万物都在变,但变化遵循的规律章法是简易而不变的。这用在GMAT考试这个既变又不变,模拟现实动荡的商战环境如此逼真的考试中实在是异常精准。
       那么,GMAT每套题中万变不离其宗的宗旨究竟在哪里呢?悄悄告诉你,在OG里!笔者一直抱这样的观点,读OG要把它当作Bible来读。为什么这么说呢?GMAC就像是上帝,是我们能感知而难以理解的东西,但是万幸,GMAC出了OG,就像上帝假人之手写了Bible,这本书让我们有机会得以聆听GMAC的教诲。考GMAT不读OG就像信基督而不读圣经,就像要学儒教而不读论语,太假了不是。
       我们鼓励读OG,不是读里面的每道题,而是读里面GMAT考试万变不离其宗的宗旨,这才是我们的重点。

4、        因为OG是王道,所以多读OG就能提分
对这句“金玉良言”,笔者个人承认前半句——OG确实是GMAT的Bible,但是对后半句的结论有一定的异议,后半句话成立的assumption是OG能够被看懂并正确理解,但是问题是很多人单靠自己,是无法理解OG的微言大义的,尤其是语法部分。如果不能理解,单是多读还是无用的。
笔者在准备GMAT考试时,问了不少高分选手,也看了很多帖子,都一致地表示OG是王道。但是,在笔者一度不停地徘徊在65+%的正确率,遭遇瓶颈时,笔者也曾拿出OG反复研读。但只觉得OG太春秋笔法,只看得人一头雾水。后来在博智上GMAT课时我问了几个上课前自己做过OG的同学,也有同样的困惑。其实还真是蛮正常的现象。说到这里,对薰衣草前辈膜拜下,牛啊,一己之力就搞定了OG。后来听了GWD老师的课,茅塞顿开,什么不知所谓的notional agreement, principle of proximity都终于可以明白了。
OG的归纳真心好,称王道名副其实。我考前最后一天晚上还在那边研读。当你做了一大堆题后再读这些话和一开始没有积累的时候读真的感觉不同,那个时候,你看着一个概念,看着一个小tip,就能联想到很多自己曾经做错的题、曾经走过的弯路,那个时候真心是能polish自己的skill的。但一开始怎么读呢,我的建议是OG是把很多不同类型的题混在一起的,我们做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看清它们的区别,然后把相同类型的放在一起比较。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题目的分类法不建议像网上有些分类法那样区分,也就是说,要从实际出发,而非从形式出发对题目分类。实际的标准还是根据OG的解释。当你能够将这些题准确地分类,然后将OG的解释都看明白过来,知道考点有多少个,可以说,750+在握。

5、        GMAT的逻辑要画推理链做才靠谱,才能做出
    首先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画推理链呢,如果在不画推理链就能又好又快地完成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能够直接地按照显而易见的事实得出结论,又为何一定要倚仗理论工具呢?理论工具是否比直接得出的结论更可靠呢?
笔者觉得不必画推理链的原因在于,笔者自己做题不画推理链,但是做得还不赖。从GMAT万变不离其宗的宗旨来看怎么说呢?笔者咀嚼GWD老师的话后理解如下:GMAT逻辑题的套路在于其逻辑漏洞是有固定类型的(与作文中的七宗罪差不多),而不在于推理链是有固定类型的。相反地,推理链变化多端,对解题只有浪费时间外加把简单问题搞复杂的负面作用。信不信,摆脱推理链多做几题试试就知道!做完后感谢下上帝吧,之前一直用着推理链的时候都没有机会发现上帝给自己安了那么好的脑袋瓜。

最后,再次感谢我的GMAT老师,博智教育的GWD老师和英吉老师,没有你们,我估计还被困于各种谣言的泥藻,事倍功半。也祝所有杀G党早日摆脱谣言困扰,成为理性的高分考主和商业英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爱在华师大 ( 曾经也有备案 )

GMT+8, 2024-11-22 12:36

广告与合作请【联系我们】

© 2007-2024 iecnu.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