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坚守十三年的汪老师
传说中,大禹治水,经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在远古人看来,十三年也是一段漫长的时间。今天,精神上的浮躁在我们周围弥漫,生活中的耐心在我们身上稀释,每个人的记忆力都在衰退,我们能记住的东西越来越可怜。
前两天,得知初中时期的班主任汪庆根老师正在参加一个精神文明人物的评选,老同学还告知,现评选活动正进入网上投票阶段。我于是上网投了票,还发信息给朋友们寻求支持,朋友们都积极响应,他们的疑问也如出一辙:“他是谁?”。我给每个人回了相同的信息:“好人,好老师”。
大学毕业后,我也当过一段时间的老师,真切明白,老师好当,好老师难当。一个好老师会改变很多条人生轨迹。我也一直很庆幸,自己在十数年的求学道路上,遇到了很多值得我铭记和回忆的老师。家乡那边是山区,解放前是新四军七师的主要活动区域。和其他很多革命老区一样,中学是建在山脚下的坡地上。靠山吃山,是最明显的谬论,山是不能吃的,山上多半是石头。种田种地才有东西吃,除了乡里的干部,家乡人都是农民,学校里的老师,也都是农民的儿子。
汪老师教我们物理,十年过去了,老师教的课,早已封存记忆边缘了。但对汪老师的印象,却没有因时间而模糊起来。印象最清晰的,是汪老师讲课的情形,每一次讲课都是声音高亢,激情澎湃,每一道题都细致分析,耐心传授。一个喜欢的老师,往往能激发自己对一门课程的兴趣,我们当时的班级有很多人都喜欢物理科目。学生时代的我,对汪老师热情饱满的教学只是喜欢,自己工作以后才发现,对工作的这种执着的热情才是把工作当成事业在做,才是最值得我去践行和传扬的。
初中毕业那年,汪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我听别人说,汪老师是放弃在巢湖师专(现巢湖学院)留校助教的机会回到我们那座山区初中支持家乡教育的。当时,我们的老师大多是支持家乡教育的年轻老师,山里的学校很破败,现在看来只适合拍历史剧,老师的生活环境如修行亦如苦行,精神上的支点少得可怜。初中毕业后,陆续听人说,我们的语文老师考上厦门大学的研究生了,数学老师考到浙江理工大学读研了,英语老师也考到南京理工大学读研了,政治老师到镇上高中当老师了,他们现在都走出了山区,多数在外面的大学当老师。
在这个世界上,秋天深了。汪老师一直在我们初中,他的热情和耐心,同样可以通过很多机会走出去,可是他,选择了坚守。当了一辈子农民的父辈们,不只培育着庄稼,也培育着我们,培育我们走出穷乡。现在我懂得了海子的那句诗,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精神上的寒冬正在逼近,我们所缺少的热情和坚守越来越变得珍贵。
汪老师教了十三年的初中毕业班,也是十三年的毕业班班主任。在我们那,带毕业班无疑是对一个老师能力的最大肯定,汪老师是一个好老师。汪老师还是一个好人,十几年前,在农村中学里,很多教师是靠“大棒政策”管理学生的,在我的印象中,汪老师从来都没有打骂甚至大声训斥过学生,即使是遇到最惹他生气的情况,他也是心平气和的说话,从来不给学生冷面孔。一两天这样不难,十数年如一日就很可贵。我们很多同学在说到汪老师时,尤能记起他的慈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教学之外,汪老师是一个话很少的人,从没有在我们面前作天马行空的高谈阔论,有的只是谆谆教诲,润物细无声。
记忆的门一旦开启,往事就如潮水般涌出,很多的细节我都无法一一铺陈。到此,虽笔墨将尽,但我对汪老师的崇敬之情却远未将息。
看到此文的朋友,希望你也能为我尊敬的汪庆根老师投上宝贵的一票,真诚的表示对你的谢意!很晚才知道,耽搁了时间,心中十分不安。投票截止12月10日,投票地址:http://www.ww.gov.cn/vote/web_view.php?id=14(选择9号汪庆根老师,谢谢!)
[ 本帖最后由 师生情义 于 2008-12-6 22:44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