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人略谈古代风水术
风水学主要是试图人们居住的大环境、小环境、山川、水文、气候、空气、生物、地基、地质、方向、道路等一切环境因素,指导人们改造环境,直辖市与环境的关系,造成天人和谐的生态环境,人们需要返朴归真,需要回到自然。
我国古代风水理论大致分为两个流派。一是形派、着眼于山川形胜和建筑外部自然环境的选择;另一是理气派,注重于建筑方位朝向及其布局。名流派内又有侧重阳宅和阴宅之分。
风水的形式和发展主要受两个方面思想的影响。一是朴素的建筑与环境协调的思想。如建筑要通风、向阳、避免水与火等各种灾害。另一是阴阳五行、八卦、易经等古代术数思想的影响。如讲究天人合一、天地、人与建筑的方位要相应对应。相互的建筑相地观直到今天现代建筑学也有相应的继承和发扬,对房屋地点选择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示。
古人对风水的重要观点就是能聚气。清人范宣宾说:“无水则风到气蔽、有水则所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重。而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即是近水且靠山靠风、生机盎然的地方总是好的去处。有山水环抱之地为风水宝地。此外,重要的内容就是讲究山川形势,把山称为“龙”,观察山脉的走向,起伏、形状、山源、水源等各类性状。这在风水学上叫做“来龙去脉”有来龙去脉的地方风水则好。
古人所归纳的风水宝地环境模式是:背山面水,左右围护。建筑基址背后有山称为“来龙”,山后有山称为少祖山,少祖山后有龙脉与祖山相连。建筑背面有连续高山群为屏障,左右有低岭岗峰,为“青龙”、“白虎”环抱围护,前有池塘或河流蜿蜒经过,水前又有远山近丘的相对呼应。
从方位上来讲,北为玄武,色为黑;西为白虎,色为白;东为青龙,色为青;南为朱雀,色为红;中间为土,色为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