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华师大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4004|回复: 0

志气与操守(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5 09:3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表面上,做大学问必需要天才才能成功。其实并不尽然:  
    《琴苑要录》  :伯牙学琴于成连,三年而成,至于精神寂寞,情之专一,未能得也。成连曰:吾学不能移人之情,吾师有方子春,在东海中。乃赍粮从之,至蓬莱山。留伯牙曰:“吾将迎吾师”,刺船而去,旬时不返。伯牙心悲,延颈四望,但闻海水汨没,山林窅冥,群鸟悲号,仰天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授琴作歌。从这里可以看出气质亦可以培养,在吸收多元的文化后,在高雅的环境影响下,气质可能会有突变。就如在长期的思考后,我们可能有突然而来的灵感一样。气质的培养最好是从小就开始。司马迁的文章气吞江河,就是因为他父亲从小就让他“西至空洞,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又送他到齐鲁之地学古文并跟董仲舒念书,所以太史公的早熟是有原因的。  
    学者面临大问题时,往往有自信心的考验,孟子说:“我知言,我善养,浩然之气”,如果学者有这种浩然之气,又博览群书,就昂昂然无所惧怕了。在一个学者成长的阶段里,假如操守不良,或志向不纯,学业就很容易枯萎。离骚  :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 曹丕  : 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有些学者早熟而工作很好,但得不到赏识而自怨自艾,终至不能继续。 一个很著名的例子是汉朝的贾谊。王勃 :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岂乏明时。苏轼评语  : 王者之佐,……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絶,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伤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鸣呼!贾生志大而量少,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有人学识不足,而妄求上位;有人才学过人,竟妄自菲薄,或自伤不遇,这都是其文化修养未逮,胸襟不阔之故。以天为师:可以明天理,通造化。以人为师:可以致良知,知进退。  
    我的学生中,单纯向学的往往大有成就。反过来说,有其它学生,初学时尚属用功,以后回国访问时受到大力表扬,自以为学问已臻一流,急功近利,以致错误连连,竟然凭借错误的文章选为院士,长此以往,恐怕科学界的丑闻将面临中国了。中国十年来学术浮夸之风实在由高等大学和国家过度重视院士而起。名教授或院士同时间在多个高校领取大量薪水,招收过量研究生,置研究水平于不顾。名校又大量引入外国教授兼职,假报全职引进,做违反国外大学规则的事情,这种虚报成就的做法并不可取。孟子: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高校以争取虚名和经费为办校目标,不再顾及学术研究的崇高目标,往往吹嘘一些极为普通的成果,而评审这些成果的又往往是一小撮第二流的学者。高层领导被这些学者误导以后,大量拨给经费,到头来都浪费在非学术的活动上。最后,仅以数语相赠:  
     行乎名利之途,入乎公卿之门,虽荣受赏,吾不谋也。 得乎造物之贞,乐乎自然之趣,虽穷有道,文其兴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爱在华师大 ( 曾经也有备案 )

GMT+8, 2024-11-15 08:33

广告与合作请【联系我们】

© 2007-2024 iecnu.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