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简素然 于 2014-7-18 11:47 编辑
【伊顿学园是一所以教育介入乡村的实验性公益学园,期冀打造一座教育公益“种子站”,由此培养一批既有理想主义追求,又能落地生根的“知行的乡村建设人”,并带动更多的守望教育、守望乡村的带领者。若你醉心耕读论道,怀揣教育理想,志存乡村建设,伊顿学园等待你的到来!】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创立人类历史上第一所追求纯粹学术的学校——阿卡德米学园(Academy),以“七艺”( 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为泉源,启迪智慧、追求真理,为西方文明注入了理性、自由的基因。
战国时期,齐桓公(公元前374年--前357年)开“稷下学宫”,荟诸子百家, 争辩、诘难、吸收,学无常师,百家争鸣。这种“不治而议”的论道,激发了中国古代文士的主体意识和理性自觉。
1863年,印度哲人泰戈尔创建了一个供高僧修行的场所,取名“桑提尼克坦”,意为和平之乡。开始了农耕生息、坐禅说教。他一生致力于乡村建设,试图将艺术、手艺和农村生活融为一体,这种思想影响了诸多教育思想家。
而在近代中国,1926年前后,晏阳初与一批颇具见识的教育家,将教育事业从城市转向了中国广袤的农村,陶行知、黄炎培、梁漱溟等一大批教育家紧随其后开展了由城市向农村的战略“转移”,以教育为枢纽推进乡村建设。至30年代,形成了声势浩大的乡村教育运动。
在历史的回望中寻找当下的承接,伊顿学园便在这样特定的思想背景下建立了。它是为“知行的乡村建设人”这一使命而建立的实验性公益学园,是一所独立于职业技能与书册学问两者之外的开放性、公益性人文学园,以自主教育、开放探索、行动参与为主要学习方式,倡导诗书田园,返璞归真,晴耕雨读,重温经典,以教育介入生活,以教育介入乡村,以人文精神弥补现代教育缺失,以古典精神和人类共同价值承接古今,追求渡己渡人的人生境界,由少数人的精神感召起多数人的精神。而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一种人格影响另一种人格。伊顿学园期冀打造一座“究天人之际”的教育公益“种子站”,由此培养一批既有理想主义追求,又能落地生根的“知行的乡村建设人”,并带动更多的守望教育、守望乡村的带领者。
这个秋天,由专注于推动共同教育价值重建的伊顿纪德品牌与“中国教育价值先锋”《优教育》杂志携手创建的伊顿学园面向全国招募“创始年”学员。若你醉心耕读论道,怀揣教育理想,志存乡村建设,伊顿学园在茅山脚下,句容边城等待你的到来!
招生人数
面向全国有限招生12人
招生对象
1.凡年满18周岁的男性,不分国籍、种族、职业等,均可报名。本学园主要招生对象为教师、公益机构成员、在读学生(大学生、研究生)等群体。
2.须对教育、教育公益、教育创新、乡村建设、农业、自然生态、传统文化等领域有浓厚兴趣;
3.有志于推动乡村教育、乡村建设、教育公益、自然生态农业、传统文化传播与建设者优先予以考虑。
招生方式
1.初试:申请者提交《伊顿学园入学申请表》,学园导师审核遴选。申请者需认真撰写《伊顿学园入学申请表》中的《入学申请报告》,其在初试中占较高权重。(《伊顿学园入学申请表》的索取方式见文末)
2.复试:复试采取面试的形式,由学园导师组织复试工作。复试时间另行通知。
学习时间
1.每年的3月10日、9月10日为入学时间。本期学员入学时间为9月10日。
2.伊顿学园无固定学制,学员可自主选择短期研修(学时不定)、半年制、一年制、二年制等。目前伊顿学园暂不招收短期研修,本期入学学员须在伊顿学园学习至少半年时间。
学习地点
江苏省句容市边城伊顿学园(寄宿制)
伊顿学园位于边城仑山湖畔芦塘村,沉落在仑山、小茅山、高丽山三山的怀抱之中,这里保持着完整的原始自然风貌,远处山坡上是一片黑松树林郁郁葱葱,伊顿学园便掩映于一水相间的黑松林之中,乘舟渡水,竹篱茅舍自甘心。
学费标准
本学园为实验性公益学园不收取任何学费、生活费,入学学员可参加周边农庄适当农耕劳作换取“工分” 或参加公益项目换取吃住费用。所有入学学员须每日参加劳作,一日不作,则一日不食。
劳作形式如下:播种、除草、采收、翻地、堆肥、健康食品制作(酿酒、榨油)、木工、乡村生活体验(砍柴、生火做饭)等。
学习模式
1.学园自治:伊顿学园依“罗伯特议事规则”民主自治,在国家法律法规和学园章程和宗旨愿景前提下,一切重要事项由伊顿自治委员会投票处理,每一位教职员和学员都只有一票之权。
2.个性化学习方案:可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专长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导师予以指导。
3.自主学习:柏拉图启智式教学,导师扮演启发者、指导者的角色,学员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方式等。
4.项目驱动:学员可引进或孵化教育公益、乡村公益实验项目,但需提交伊顿自治委员会审议,表决通过后,可在本学园内予以实施。
5.自我管理:伊顿学园所有学员自我管理日常生活学习,每日须填日常事务清单。
学习方式
1.自然劳作:向万物学习,“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1)农业劳作,在农庄内从事翻地、播种、除草、采收、堆肥、砍柴等;
(2)参与学园生活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及改善;
(3)本学园的所有入学学员轮流值日做饭、洒扫等日常生活方面的劳动。
2.研读经典:阅读“伟大的书籍”以接近“伟大的心灵”。
(1)本学园以自主经典阅读为主,开列了经典学习书目,分为“研读书目”、“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三类,其中“研读书目(6本)”和“必读书目(30本)”为所有伊顿入学学员的必修课目。
(2)本学园学术委员会在入学学员研习完一本图书之后,将以演讲、撰写读书笔记、书评等形式之一予以考核。考核未通过者,将继续研习。
3.思辨体悟:“躲进小楼成一统”,或动或静,向内生长。
伊顿学员可徜徉于黑松林半坡之上的“林中路”,理性思考与感性体悟并行,涵养心性,重兴“形而上”的思考。
4.坐而论道:“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
伊顿学园不定期邀请各领域导师作相关讲座,讲座内容涉及哲学、教育、自然、生态、农业、国学、中医、艺术、写作等领域,一月可举行一次。另学园内部亦组织学习研讨会,一周一次。
5.起而行之:“公益是一种生活方式”。
本学园采取项目运作模式打造教育公益种子站,本学园入学学员有义务为学园内部孵化出的公益项目运作提供公益服务。
学习内容
1.本学园以自主经典阅读为主,并适当采取“版块+专题/项目/活动”的方式,分为学术课、社会课和生活课等三类课程;自然农业生态、思想文化艺术、乡村教育创新等三大版块。
2.伊顿学园学术课、社会课、生活课三类课程说明。
(1)学术课:探讨根本问题,关注宇宙;以“专题”形式呈现。
(2)社会课:发展公共领域,关注乡村;以“项目”形式呈现。
(3)生活课:丰盈人生之路,关注自我;以“活动”形式呈现。
3.本学园的课程采取“自主生成”的构建方式。每一名学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专长提出专题、项目、活动策划,经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可纳入学园的课程体系。
生活方式
1.本学园主张伊壁鸠鲁“花园学派”式的生活,简单、朴素、甚至清苦,物质欲望仅满足于基本需求,每日饮食以田园时蔬,粗茶淡饭为主。
2.本学园倡导原生态的生活理念,学员的洗涤用品、洗化用品等不得使用化学用品,以避免造成污染,将以纯天然的皂角等替代。
咨询方式
请认同于此,有志于此者,通过以下方式索取并提交《伊顿学园入学申请表》。若有疑问,也请通过以下方式咨询详情。
邮箱:etonkidd@sumec.com.cn
优教育微信号:GiftedEDU
优教育QQ号:1139597799
地址:中国南京长江路190号苏美达中心6层《优教育》编辑部(210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