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华师大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1716|回复: 3

做这个世界的卧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12 13: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析《无间道》的书,觉得城市的光影很迷离,觉得人和人之间……太假,这实实在在是一部男人戏,过于冷峻。但很奇怪的是,让我首先想到的不是刘德华跟梁朝伟在天台那场很酷的对决,而是想到《喜剧之王》末尾那个仓皇的周星星不伦不类的一句“对不起,我是卧底”。
       我们被一出戏感动,因为那是我们的生活。《无间道》的残忍正是把我们在这个过于焦躁的年代身份散失的疼痛给放大了。
       “我们都是坏人,这是真的——我们都是坏人
       这坏来自于回忆,来自心里,来自骨头里。”
       书的末处这样写到……
       我在这里乱七八糟说的这些话可能让你摸不着头脑……好吧,我来说说我是怎么想的——
       我时常会臆想,有一群人活得过于黑暗,活得也很艰苦,思想的清晰任一种人生的脉络在他们体内坚硬地生长却又无法穿破世俗的表皮。疼痛来自于不自觉的清醒。我甚至不知道他们的活是否有意义,是否是必要的。并且我自己也怀着恐惧不断地扪心自问是否归于这个群体。
       物质越来越丰盛,人们正忘我地享受一场集体失忆所带来的盛大的狂欢,思想蒸发成纯粹的生理刺激,语言的氤氲变成类似于大麻一样的致幻品,事实上这确实是人类感官的进步。而我不能总是像个崇尚复辟的疯子一样老想着把时光纠缠住。但是毕竟是有一些事情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人们觉得痛心,觉得无助,他们不知道这种疲累和迷惘来自于何处。
       前一阵我温书的时候,看到一种说法,中国当代电影史中,第五代导演是为一个群体一个民族说话,是在发问:“我们怎么活?”而第六代则是为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说话,是在寻找答案“我怎么活?”时光流转……我们呢?我们的父亲们为自己的生涯设置了一个无法解答的亘古的谜题,然后转为一种近乎膜拜一样的敬畏和恐慌感,他们只能用无休止的教化和物化领域的繁华来麻醉子一代。我们的思想自由被无声息的剥夺,我们甚至在逐渐散失本能中弑父的权责和力量。这一代是垮掉的一代,新一代已胎死腹中。
       忘记哪本书里说道过:
       “教育,从根柢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反人性的一项事业。”
       毫无疑问,即使如此我们不能否定教育的意义,因为思想的生存和繁衍依赖于言传身教。但另一方面,我们看见的是一个越来越高科技,越来越数码,越来越IT,越来越多媒体的社会像一张吞噬传统和人本思想精华的巨大豁口一样给我们本应哲学和理性的大脑带来的一次最根本上的偷窃,精神图腾岌岌可危。
       话说远了,重回主干。我想为什么我们的青年还不具备应有的革命性,并非没有这群人中的先知先觉者,而是一种巨大的陈旧的既定的眼界屏障隔离了我们和外界的合流。像我这样的卧底最大的罪恶就是在给黑暗提纯,在为光明搭桥,我们不是敢死队,而是蹲在暗处的狙击手,我们不是这场化学作用的药引子,而只是催化剂。天黑的时候,我们生产文字和声音,我们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天亮的时候从角落里走出来,街道上,楼宇中,地铁里,混迹于人群中,我和你们没什么不同。
       87年崔健这个老小子一首《一无所有》唱醒过一个时代人们找寻自我存在意义的灵魂。而此刻我正是在期待着一个John Lennon或者是Bob Dylan和Jim Morrison的诞生;当然,即使是一个唐朝或者黑豹也值得满足,在他们忘情的撒野完之后,我才能义无反顾地决定把我的青春扔掉,把一个时代扔掉。

[ 本帖最后由 失踪 于 2008-11-12 13:27 编辑 ]
发表于 2008-11-12 13: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Bob Dylan
发表于 2008-11-12 13: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天亮的时候从角落里走出来,街道上,楼宇中,地铁里,混迹于人群中,我和你们没什么不同。
                    
每个人看起来都是一样,地铁里,人们匆忙的脚步
夜晚,深夜的网络或者 某个酒吧,换个名字,却看到 真实 的自己.
这写话出现在我某个写上海 的文章里.....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2 18: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blowin' in the win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爱在华师大 ( 曾经也有备案 )

GMT+8, 2024-4-25 01:25

广告与合作请【联系我们】

© 2007-2024 iecnu.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