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1m阳光 于 2009-6-10 00:28 编辑
在我的茶叶帖子http://bbs.iecnu.com/redirect.ph ... o=lastpost#lastpost里,这两日每日传一些当年在普洱自己照的图片,转贴到这里吧,文字是一些介绍,跟茶叶帖有关的部分也懒了改动,就这样吧,一起分享~
茗上品的茶园基地的照片在它的网站上有,在自己的照片中找到了一张随意拍下的山林,普洱,云南,漫山的浓密树木,雾霭氤氲,此景已是追忆,当时觉惘然,普洱人山里人说我们这儿是天然氧吧,天天生活竟没有体会,在这样的山里,好茶的远离尘嚣就如兰如蕙如黄草.
宁洱县(原来普洱县)的西门崖子(当地方言),无量山脉的支系,这山上中部有一片较空的大石壁,草木在上面自然生长成一个隐约若“茶”字的图案。西门崖子07年地震时上山的石阶部分遭损,现在应该已经修葺,上山的道路树木茂盛,掩映住天,山上有溶洞,传说里面极深,又窄,这样的圣地,便若是苏轼来,也会兴致极高。
这张是普洱县东山,东塔下的茶马古道小影, 每早普洱有不少居民都会爬东塔的997级台阶,锻炼身体,在东塔,又称文笔塔下看日出,实在美事儿一件。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中的滇、藏路线是:西双版纳-普洱-大理-丽江-德钦-察隅-邦达-林芝-拉萨。到达拉萨的茶叶,还经喜玛拉雅山口运往印度加尔各达,大量行销欧亚,使得它逐渐成为一条国际大通道。这条国际大通道,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