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大学生喜爱的学兄覃彪喜在《求职,从大一开始》一书中,给了大学生非常多的关于求大学生涯规划的忠告,有些观点非常大胆甚至有些偏激,一些技巧也有点儿旁门左道的意味,但是,总的来说非常实用,不愧为一位摸爬滚打了多年、有着丰富经历的过来人写出来的。现摘取其中的一部分,与学弟学妹们共享!!
根据美国人口统计局的最新数据,美国的大学毕业生平均年收入为51554美元,而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平均工资为28645美元,而且有大学文凭的人就业率一直比高中毕业生高得多。然而,在太平洋的此岸,“读书无用论”却在悄然抬头。2006年4月,《潇湘晨报》刊登了一篇题为“新‘读书无用论’可能抬头”的文章,顿时引起轩然大波。
本报和红网联合针对2006年普通高校应届本、专科生的调查显示,已签约的学生中,签约月薪在1000元以下的占了13.1%,1000~1500元的占了34%;而暂没找到工作的学生,30.7%认为自己第一份工作月薪在1000~1500元。
月薪1500元以下是什么概念?根据湖南省统计局公布的资料,2005年,湖南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是15659元,长沙市是21499元。折合成月平均工资,1500元以下的月薪低于去年长沙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而1300元以下的月薪低于湖南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如果根据这样一些数据就得出“读书无用”的结论,那绝对是非常牵强的。拿应届毕业生的起薪跟所有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来比较,说白了就是拿20岁出头的大学生跟三四十岁的在岗职工相比,二者并不具有可比性,也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就算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收入上远远比不上工作了一二十年的初中生,那也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火车刚造出来的时候还跑不过马车呢,是不是可以因此而鼓吹“火车无用论”呢?
但是,大学生的起薪一再降低,客观上已经影响了不少家庭对于高等教育的投资热情,也让不少大学生对于前途过于悲观。在一个千百年来都崇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国度,“读书无用论”的再一次抬头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惕与反思。
根据《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报告,现在有34.7%的大学生后悔上大学。网易教育频道也做过一项类似的调查,5632名被调查者中更有高达68%的人表示“ 后悔死了,掏了学费啥也没学会”。《南方周末》报道过的李丽便是这些后悔者中的一个典型。“我真的不甘心,职业学校的女孩子初中毕业都能挣700元钱,她们嘲笑我读了大学还买不起手机。”李丽的言语充满无奈。她3年前英语专业大学毕业,两年找工作无果,只好在互助县职业技术学校当会计,一个月挣400元。互助县职业技术学校目前招收初高中毕业的农村学生培训一年,政府免费提供住宿,结业发初级技术等级证书,输送到上海、江苏等地企业工作,月薪不低于700元。
由于读大学已经无法像人们当初想象的那样“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鲤鱼跳过龙门之后并没有变成龙,而依然是条“归来伴凡鱼”的“黄河三尺鲤”,很多家庭不再有那种砸锅卖铁供子女上大学的气魄。当青海省民盟调研组到教育大县乐都县调研时,有村民竟拉着调研员的手大哭:“再也不能送孩子上大学了!”在他们看来,举债三四万供子女读完大学,可子女毕业后依然四处晃荡,还不如就做个小买卖,学点实用活。
西宁市某中学一位副校长说,她教过的一个学生考上了大学,学生家长却不交学费,逼儿子辍学。学生请她劝服家长,可该生父亲的一句话让她无言以对:“家里穷,交学费确实困难,但最要紧的是,孩子毕业了饭碗在哪里?”
媒体上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报道与身边孩子求职时的四处碰壁,使不少家长和学生陷入了“读大学马上穷,不上大学一辈子穷”的两难境地。
与这种“读书无用”论相对应的是,当今的大学生,要么是整天都在读无用之书,更多的大学生则压根儿整天不读书。有一首打油诗可谓是很多大学生的真实写照:“上课一排全睡,反恐如痴如醉,传奇不知疲惫,短信发到欠费,抽烟搓麻全会,白酒两瓶不醉,逃课成群结队,大学生活万岁!”
回母校做讲座的时候,我抽空去了当年读书时经常光顾一家书店,跟书店的老板聊了会天。当我问及书店的经营状况,她长叹一口气,说:“喜欢看书的大学生越来越少了,买书的就更少啦!像我们这样苦苦经营一家书店,一年赚的钱可能还没有人家网吧、饭店一个月赚得多。你去围墙后面的网吧看看,有哪一家不是座无虚席呢?他们都舍得花钱玩网络游戏,舍得花钱请女朋友吃饭,唯独舍不得花钱买书。”
作为一个刚毕业几年的过来人,我知道书店老板的这番话并没有冤枉大学生。有太多的人与其说是在读大学,不如说是在玩大学——早上和宿舍的同学比“睡功”,起床后洗漱完就直接吃中饭;因为长期逃课,期末了还不知道老师姓什么,说不准还会将《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中“不逃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一语作为逃课的堂而皇之的理由;在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里“沉醉不知归路”,或者同时打开几个QQ用几个身份与一大群人聊天,饿了就让网吧老板给自己叫一份快餐;整天梦想着有朝一日“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可每天过的却是“数钱数到自然醒,睡觉睡到脚抽筋”的生活……
有些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四年中没有过几次自习。我曾在某个论坛看到一个挺逗的签名:“我把硬币抛向空中。如果正面朝上,我就上QQ;如果背面朝上,我就上BBS;如果硬币立起来,我就去自习。”虽然这只是一个笑话,却把很多大学生的“精神风貌”活生生地描绘了出来。
在西安某高校做讲座期间,我跟几个学生聊到了住宿条件的问题。有个学生眉飞色舞地对我说:“老师,我们的住房条件可好啦!我们几个同学觉得宿舍太拥挤,也不自由,就到一个小区里合租了一套房子,里面有冰箱、电视、空调、洗衣机、微波炉,我们还买了笔记本电脑,宽带也装好了,什么都不缺啦!”我问道:“在你们房里,有书吗?”他若无其事地摇了摇头,说:“都什么年头了,还看书干什么?”我接着又问了一个多余的问题:“你们晚上去过教室自习吗?”他不假思索地说:“当然去过啊!”这个答案让我很是欣慰,没想到他接着解释道:“去年为了追一个女孩子,陪她去自习过一次的。”
爱情的力量真伟大啊!孟姜女哭倒一个豆腐渣工程算什么?罗密欧用毒药对自己实施安乐死又算什么?跟这个“恸哭六军俱缟素,自习一回为红颜”的大学生比较起来,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
有个读者给我发了份邮件,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公式:猪=吃饭+睡觉,大学生=吃饭+睡觉+恋爱,所以,大学生等于会恋爱的猪。虽然这个公式有些夸张,但有一些大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确实只不过是风花雪月了一回或者N回。考研之前的几个月,我租住在学校外面的一间民房里,见识了不少在校外同居的鸳鸯。他们中虽然也不乏读书用功之人,但相当大一部分恐怕算得上是“全职恋人”。人家职场人士一天还只要上8个小时的班,在华为那种以加班闻名的公司里,一天的工作时间也就十几个小时,而这些如胶似漆的“全职恋人”是全天候的、夜以继日地投入其中。
我大学期间先后公然暗恋过两个女孩子,均告未遂,但我并不因此而反对大学生恋爱。在湖南一所高校做讲座时,有个女生在自由提问环节中说她找了个很优秀的男朋友,不知道如何处理恋爱与学习的关系。我借用了小平同志的一句话送给她:“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可是,如果大学四年全都用在了一段幸福抑或辛酸的感情里,求职的时候又将用什么来打动用人单位的芳心?
网易首席执行官丁磊说:“优秀人才本身就是稀缺资源。”可是,这与那些整天沉迷在网络游戏里的人无关,与那些只知道吃喝玩乐却不知自习为何物的人无关,也与那些把谈恋爱当作大学四年全职工作的人无关。当这些人陷入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是没有资格后悔读大学的,因为他们是在玩大学,而不是读大学。
对于一个合格的读有用之书的大学毕业生而言,人才是永远也不会过剩的。虽然他们在进入用人单位的视线之前可能同样需要经历一段痛苦的煎熬,但是,当别的大学生一次又一次被拒之门外,他们会抓住任何一个哪怕是非常细微的机会迅速脱颖而出。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不可能获得能力之外的东西,也不可能得不到能力之内的东西。
股神巴菲特有一句名言:只有在退潮时才能看得出谁在裸泳。同样的,只有到了毕业求职的战场上,才能看得出谁在读大学,谁又在玩大学。
但愿退潮的时候,每一个大学生都穿着衣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