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在首尔,忽然发现,街头有很多的教堂,查了一下资料,才知道,这个历史上的儒家和佛教国家,基督徒的人数,已经排到了第一位。不知道这样的情况,是否反映了韩国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的一种失落,所以要在西方的宗教里面找到寄托?
觉得韩国人对于美国的情绪相当的矛盾,一方面,韩国家庭教育的背景,让他们从小就记得,是美国人和韩国人把朝鲜半岛分成了两半,心里面也很不情愿自己的国家被看成是美国的附庸,但是另一方面,韩国不少家庭的父母们,热衷于让自己的孩子学习标准的美式英文,甚至宁愿承受夫妻分居,也要把孩子从小送到美国学习。这一点,看看美国每个城市的韩国人聚居的地方,就可以感受到,虽然中国人多,但是如果比较一下占人口的比例的话,韩国肯定就排在了亚裔的第一位。
即使是在韩国,曾经风靡一时的哈韩打扮,其实是来自美国的街头黑人,还有韩国的女孩子,热衷于整容,要把眼睛改造成西方人那样的大眼睛。但是这并不妨碍,当抗议美国牛肉进口的时候,成千上万的人走上了街头,当中不乏时髦现代的年轻人。
对于这次示威,虽然韩国学者认为,这依然还是民族主义的表现,但是承认,和反美情绪已经相当的接近。而对于美国主流媒体来说,则从走上街头的韩国民众愤怒的表现中,看到了对自己的仇视,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民族主义了。这种情绪,是一种被迫害的反抗?还是因为自身的狭隘?或者,两者都有。
对于通过选票产生领导人的韩国来说,被选出来的李明博当然依赖民意。他的前任卢武铉因为过多地强调了民族主义和反美立场,而被选民选了下去,李明博则也会因为被看成缺乏足够的民族主义,而被选民抛弃。在一个民族情绪激励的国家里面,民意是相当会走极端的东西,虽然主流的民意未必正确,但是民主制度下的选举就是这样的游戏规则和基础,领导人别无选择。
正是因为这样,如果民意倾向于极端,那末一个国家的走向,则会在这种民意的推动下发展,领导人在这个时候可以做得不多。但是最终会吃亏的当然还是这个国家的人民,因为极端的手法,往往会妨碍了国家的发展,乱了自己的阵脚,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只会把自己当成被迫害者,摆出一幅咄咄逼人的防范姿态,很累,自己也得不到好处。
距离自己第一次去韩国有十年的时间,这十年,也许是因为中国发展的太快了,所以每次去韩国,总觉得没有太大的变化。这一次,更是因为自己在北京呆了差不多一个月之后,直接去了首尔,感觉更加的明显。在首尔仁川国际机场,发现抵港的航班,绝大部分来自中国不同的城市,除了机场不远,就是威海的一个开发区的广告,想起来之前到青岛,那里韩国人聚居的地方已经形成不小的规模,对于到过中国或者正在中国的韩国人来说,中国确实要大很多,不单单是空间,应该还有机会。
仁川机场的硬件设施相当不错,航站楼里面免费的上网区,摆放了几十台不同品牌的电脑给乘客使用。但是排队办理登记手续所花的时间,让人感觉和这个机场的现代化设施不能匹配,地勤人员的广播和通告,永远只用韩语,让人以为自己身处韩国的内陆机场。很怀念北京新航站,工作效率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广播和标示对于不懂中文的乘客来说,非常的清晰。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自己有没有一个开放的心态。
我从来不觉得,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好坏之分,因为历史民族国情都不相同,但是除了这些,社会道德的高低,以及社会秩序的好坏还是有的。
比如看到首尔的出租车司机随口向窗外吐痰,就会觉得这个社会的整体文明程度还有提升空间,听同行说起在街头小店吃饭,眼看着老板把客人吃剩下的东西回收再卖,会让人质疑这个政府的管制能力,还有民众的道德水准到底有多高。
首尔豪华的五星级酒店里面,满身名牌的韩国男子,旁若无人的高声交谈,这会让人皱一皱眉头。虽然这些都只是小事情,但是很多时候,小事情却能够看得出来这个地方的人,至少是一部分,是怎样的一种面貌和心态。
而挑剔别人,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记得提醒自己,不要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