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华东师大的同学,大家好,我是南农生科专业的学生,偶尔对心理学有点兴趣,我想提出个问题向大家请教一下,是关于心理测量的:
一般的心理测量的量尺都是累加型的,即将被试者每题所做选择所对应的相应分数相加,最后根据分数的大小进行比较和分类。这样可以简单明了地反映出被试者在某一心理特征上的趋势和程度。
但是,此方法只能反映出被试者的大致趋势而不能反映细节上的差异。比如说一份测量内外向性格的问卷共有10道题目,答“+”得1分,答“-”得0分,得分超过5分即为外向性格。假设A的作答为“+++++-----”,B的作答为“-----+++++”,C的作答为“++++------”。如果按照传统的统计方法,A和B得5分,是外向,C得4分,是内向,A和B在这一方面更为相近;但实际上A和B在10题中的答案没有一个相同,反倒是A和C有4题答案相同。确实,在大体趋势上A和B更为接近,但在具体细节上A和C实际上表现出更多的相似性。
如果用数值分类法分析此问题,A和B的相似度为0,A和C的相似度为0.4,B和C的相似度为0,因此此测量反映出A和C更为接近。也就是说,按照“等重要原则”,将各测量者对每题的答案全部转化为数值或符号进行比较,测其相似率,以确定各测量者之间的关系。这种数值分析在生物学分类上有着广泛的用途,比如DNA的测序其实就是同样的道理,这样的分类方法得出的结论和传统的解剖学得出的结论可能有所不同。我想请问在心理学上是否也有类似的可行性,比如对于一张经典的心理量表,用数值分类法分析出的结果可能与传统的方法有出入,有可能会发现什么新的东西?比如大体的结果可能与传统方法相似,但是结果的分类会分得更细;或者能得出量表中某些题目的相关性其实很接近,也就是说大多人一题答什么,那另一题也几乎一定答什么;亦或有其他的什么
我不是心理专业的学生我的用词很不专业还请大家见谅了,我想我的想法也很可笑但我确实是很好奇,我想知道各位心理学专业的高材生有没有兴趣将自己手中现有的心理量表的结果统计下肯有没有什么发现,或者把结果发给我也行,非常感谢!
恳请大家的帮助,不要扔太多番茄就好!
我的邮箱是zhangnan_19860227@sina.com,有什么意见想交流的可以发我,谢谢!
最后,祝大家中秋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