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华师大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919|回复: 0

2014海文考研政治:近现代史核心考点解读——土地政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13 14: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4年考研政治考试大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增加了3个考点,调整了14处,删除了1个考点。在第十章中特别增加了三个考点,分别是“中共十八大制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2014年第十章考察的可能性很大。
  纵观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土地问题一直是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提出过自己的土地政策。土地问题是近代史学习中的重点,也是近代史纲要的常考点,出题角度较多,在2014年很有可能作为分析题来考察。因此,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必须要扎实掌握。下面是三个阶级关于土地问题政策的汇总。
  一、农民阶级的土地政策(1851——1864)
  (1)政策:《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土地。
  (2)评价:一方面,具有进步性。实际上反映了农民要求平分土地的强烈愿望,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另一方面,具有局限性。仅仅是愿望,不符合实际,是空想的性质。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土地政策(1894——1918)
  (1)政策:“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涨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2) 评价:具有进步性,但是并不是将土地所有权分配给农民,没有满足农民的要求,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
  三、中共的土地政策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历来是考试的重点。
  1.土地革命时期政策(1927——1936)
  (1)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1930年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原因:①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推翻地主阶级统治。 ②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最迫切的问题。
  2.抗日战争时期政策(1937——1945)
  (1)政策:停止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改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2)原因: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需要动员一切力量,实行全民族抗战,争取抗战胜利。
  (3)作用: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同时团结了地主一同抗战。
  3.解放战争时期政策(1946——1949)
  (1)政策:①1946年把减租减息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②1947年9月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和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者,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2)原因:①抗战胜利后,解放区农民要求土地。②解放战争的第二年,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需要巩固后方。
  (3)作用: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大批青壮年踊跃参军,支援前线,农民群众的支援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4.过渡时期的政策(1949——1956)
  (1)土地改革时期(50~52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在新解放区继续完成土改任务,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影响:土地改革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农业合作化时期(三大改造时期 53~56年):政策:采用稳步发展的方针,自愿互利的原则,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影响: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并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8~1978年)
  (1)政策: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小社并大社(片面追求一大二公)。
  (2)影响:严重挫伤了农民的利益和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6.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以来)
  通过变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内容,从而解放农业生产力。
  (1)政策: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但没有所有权。
  (2)影响: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三化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爱在华师大 ( 曾经也有备案 )

GMT+8, 2024-4-28 04:54

广告与合作请【联系我们】

© 2007-2024 iecnu.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