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想说点混账话:实在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找黎明出演梅兰芳,这是让我无比失望的事情,你不可否认一个导演的才华和一个演员的才华,所有的形象都在朝着他们努力的方向塑造和演绎。可是黎明——实在是帅气英武了太多,缺乏梅兰芳当有的阴柔,一切努力都不得不变的徒劳。我们都知道最适合出演梅兰芳的那个人已经离开这个世界多年了,也实在无法随意找出能够合适这个角色的人选;我只能苛刻的说:"黎明的梅兰芳真的不好。"
然后要向陈凯歌导演致敬了。《梅兰芳》的诞生再次证明了这是一个真正愿意思考的电影作者,即使在这样近乎自虐的大民族主意大人本的孤独思考中陈凯歌反反复复彷徨了这么多年而始终无法做出个人解答,通过镜头看也还是一个似乎已经陈旧了的陈凯歌,但这样的痛苦真实原本的反馈出来就我看来还是要比《无极》的勉强尝试的解释强太多了。毕竟只要是有关“出路”这样命题的答案不是一个个体一段人生甚至无数的牺牲就能够换来的。
让我意外的是《梅兰芳》并没有像陈氏之前的电影一样将人物的个人生涯衍生出时代的光影变迁,来达到导演阐释的意图。因为带着《霸王别姬》式的叙事思想观看让我在影片放映前段产生了种种意象错位和线索疑问,甚至在青年阶段的梅兰芳因为懵懂和冲动打破十三燕设定的戏曲框架之时我还惊讶地以为陈凯歌要颠覆自己关于《霸王别姬》的思考,不由倒吸一口冷气。直到电影结束我才恍然间明白过来这分明就是将一个时代人物给符号化了,梅兰芳分明就是一个极度浓缩的聚点。我不知道这是一种进步还是一次冒险:在我看来这样的微缩化一方面使作者叙事的主体思想更为明确,一个民族的彷徨变得更为直接,有棱有角;但另一方面却又使得梅兰芳的形象因为过多的承载需要迁就的太多而变得模糊找不着轮廓,造成了人物性格的失落。如果说《霸王别姬》是在叙述人与时代的纠葛、顺从、矛盾、抵触,那么《梅兰芳》俨然就是人与时代的同化、合一。
很有意思的是这样一部电影和05年的《无极》有着太多思想上相同的痕迹,但是我看到的是陈导摒弃掉《无极》的大命题之后的朴素和敢于自我承认的勇敢,着实难得。电影最终也没有明确道明梅兰芳是否挣脱掉那一层纸枷锁,而十三燕固执地死亡、孟小冬的离去、犹豫的美国之行、日本人田中的理想冲突、邱如白的老去,这些反映出的更多是无奈,是退却;“畹华,别怕……”的言语仿佛更多的只是一种无所谓作用的心理安慰,以及直到末尾梅兰芳拒绝众人孤独前行也透露着一种无法掩藏的悲观情绪,这是一次解脱还是一种更大背景下潜意识里地又一次妥协,我不得而知。
一切仿佛都是在一种未知中结束,我们得知的只是疑问吗?陈凯歌对于“我们要往哪儿去?”这样的命题问过了太多,在剧中我们找到的答案怕是只有梅兰芳与邱如白结拜时邱对于那幅字画的解释——不吃别国土地上生长的粮食;这样的说法是否过于刻板不论,你能从中看到陈凯歌作为文化人那种近乎小气的文化良心,然而我又有疑问了,这种良心是不是又是一层纸枷锁再一次地禁锢人心呢?还是不得而知。
再次向导演陈凯歌致敬!向艺术大师梅兰芳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