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华师大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1661|回复: 0

别让儿女嫌“母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2 20: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传统道德,千百年来,它一直被中国人口口相传,代代颂扬。可是,近年来,“狗嫌家贫”的案例尚未见到,但“儿嫌母丑”的新闻却不断发生。这不,最近又出了一件因嫌“母丑”而雇个“妈妈”开家长会的新鲜事。
据2007年4月18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家住辽宁省大连市南石道街的13岁初中生平平因嫌母亲丢人,便以一次支付其同学的大姨50元的做法,让其充当自己的母亲去开家长会。
平平的母亲到底做了什么丢人的事,竟然连出席家长会的资格都被女儿剥夺了呢?让我们看一看平平的“充足”理由:身为母亲,一是在正式场合不着正装,而是穿一身休闲服;二是一口大连方言,不会说普通话;三是笨嘴拙舌,丑态百出,言谈举止缺乏修养。
此事一出,很多家长愤愤不平,以各种理由对平平大加指责。而我却以为,把板子都打在孩子们身上,显然是不公平的。作为父母,在批评孩子做法不当的同时,更应该拷问自己,对自身进行一番认真反思。

记得,早在1919年,鲁迅先生就写了一篇杂文,题为《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这么多年过去了,文章至今读来,仍很感人。此文标题虽说是“怎样做父亲”,实质上是谈及“怎样做父母”。在文尾他说道:“总而言之,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他还提出,“教育孩子首先要理解,其次是指导,第三是解放”。
我以为,鲁迅先生提出的教育孩子的三大原则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B]关于理解。[/B]我们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经常沟通与理解,一味按照父母的意愿去要求孩子、塑造孩子,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适得其反,甚至大碍于下一代的发展。据报道,在某地举行的“楚才杯”作文竞赛中,4200多名考生近3000名讲述了自己被母亲逼着参加奥赛、练琴、学画等的“悲惨遭遇”。在他们眼中,母亲是什么?是“如来佛”,做任何事都逃不出她的“五指山”;是“会计师”,计算好了他们的每一分钟;是“变色龙”,考了满分她睡着了都会笑醒,考差了就会大发雷霆;是“母老虎”,每次出去玩总被她准确地堵回来;是“河东狮吼”,看一会儿电视她就会发作。
试想,如果父母在儿女心中是如此形象,还如何亲密交流、深入沟通、彼此理解? 其实,理解孩子,包括理解孩子的特点与爱好,是做父母的一项基本功。
理解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从而才可能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相信孩子。所以作为父母,不管工作多忙,也要抽出一点儿时间和孩子坐在一起聊聊天、谈谈心,让孩子在充满关爱的阳光与雨露中茁壮成长。
[B]关于指导。[/B]身为父母,应该是孩子的指导者,既用自己一生的全部智慧、才华和经验,指导孩子,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体魄、强烈的求知欲望、高尚的道德、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使其具有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力量。
好的指导需要指导者具备一定的资格和资历。否则,不是缺失指导意识,就是有指导之心而无指导之力。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思想观念千变万化,这一切,都为家庭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面对这种形势,有的家长仓惶应战,有的则不思进取,使自己与孩子的距离越来越大,代沟越来越深。久而久之,“平平们”就会因嫌家长丢人而干出一些令父母伤心的事情。
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他们的知识、才能、经验和力量大多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赶上或超过自己的父母。这是一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身为父母,在为自己孩子的悄然成长而欣慰和自豪的同时,也应该时刻不忘自己的使命和职责。换句话说,即使我们的头发白了,脸上的皱纹多了,但我们的心应该是年轻而快乐的;即使我们的记忆力差了,反映不够灵敏了,但我们求知的欲望不能减;即使我们买不起名牌,赶不了时髦,但走出家门时,应该是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即使我们没有广博的学识、高深的专长,但在公众场合应该是落落大方、举止适当的……如果这样,还会有孩子嫌弃自己的父母吗?!





关于解放。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类中的人。因为即我,所以更应该尽教育的义务,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也应同时解放,全都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这样,便是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如此这般,孩子控诉母亲大包大揽,母亲慨叹孩子难教难管的事自然就会少了。
   当然,做一名称职的家长,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让他们一生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这是一件极伟大的要紧的事,也是一件极困苦艰难的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爱在华师大 ( 曾经也有备案 )

GMT+8, 2024-5-6 01:01

广告与合作请【联系我们】

© 2007-2024 iecnu.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