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早已不是一个新问题,近几年来,国家几乎每年都要召开和大学生就业相关的各部委联席会议,制订一系列政策,颁发专门文件,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各个高校和各地政府部门也不断采取诸多举措,想方设法帮助大学生就业。但是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整体形势显得更加严峻。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精神,认真实施《就业促进法》,加快推进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工业与工信化产业部电子人才交流中心把“网络营销工程师人才培训项目”纳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程”第二批项目。“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程”纳入全国信息技术领域“653工程”,培训合格者可以获得信息产业部电子人才交流中心颁发的“全国计算机专业人才证书”,以及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与信息化产业部联合颁发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证书。
相比而言,目前的一些普通高等院校,有的是教授,缺的是“教练”,比较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却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一项针对用人单位的调查显示,超过60%的企业反映,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一般适应周期要1到1年半,这与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到岗适应期为2-3个月差距太大,尤其是这些学生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有超过50%的企业认为,大学培养的人才并不能完全符合企业的要求。一些本应该在学校里完成的教育内容,却要等到企业再“补课”,这对个人、企业和社会,都是巨大的浪费。
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抱怨用人单位“市侩”,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不满意,抱怨大学毕业生不好用,没有动手能力,没有工作经验。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工信部和人保部联合网络营销学院培训网络营销工程师,并提供财政补贴,学完推荐进入相关企业就业。
一名大学毕业生曾撰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生生不息!”下联是“上一届,这一届,下一届,届届失业!”横批“愿读服输”。国家工信部网络营销学院就业中心陈老师指出,对联的内容虽然夸张,但也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