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华师大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8637|回复: 3

应读者要求,发免费师范生专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31 20:2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夏之声 于 2009-3-31 23:56 编辑


     一颗真心 一腔真情——我校的免费师范生教育
师大特色
     继往开来——孟宪承书院     
    孟宪承是我校的首任校长,也是“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之一。作为华东师大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以教育家的眼光,提出“师范教育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的基础”。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校在教师教育领域取得了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孟宪承书院”的成立,既是对孟校长的缅怀和纪念,也是我校对教育模式改革的一次积极探索。
    书院并非实体学院,但也有自己的“基地”所在。闵行校区本科生公寓7、8号楼便是书院学子的成长家园。两楼的外观与其它宿舍楼并无多大的差别,“内里”却丰富了许多。到走廊上绕一圈,诸多中外著名教育家的画像映入眼帘,楼道里一句句发人深省的名家格言给学子以启迪。另外,书院还备有沙龙室、读书室、自修室、聊天室等设施供学生们使用,雅致的环境彰显了书院浓郁的师范氛围。从营造生活环境的用心不难发现书院学子所承担的特殊责任和学校对他们寄寓的厚望。
     除了与众不同的“硬件”,书院的“软件”更为出色。
     其一“引进来”。书院定期邀请校内知名教育专家和在中小学教师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校友,讲述自身职业发展的经历和体验,以自身的成长和当前的发展状态,引导激励免费师范生立志成为优秀教师,初步形成教师职业信念和了解成为优秀教师必须的素养和能力。
     其二“走出去”。由书院和免费师范生所在院系组织免费师范生到办学传统悠久的中小学校和其他有教育意义的机构、场所参观学习,为免费师范生提供最初的教育体验,综合体验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成果,感受当代教师的职业生活,激励免费师范生自主学习、努力发展。
     其三“双管齐下”。每位免费师范生入学后,由其所在院系确定指导教师,在书院专门设置的沙龙室、研讨室中与导师进行深入的恳谈交流,获取最初的专业发展指导;同时,由专职辅导员组织高年级优秀师范生和曾参加过实习支教的研究生,与免费师范生交流学习的经验和支教体会,鼓励、支持师范生自主邀请优秀中小学教师和校内学者开展深入的交流活动。
     与此同时,书院对学生的综合发展也作了充分的考虑。书院院长助理李家成告诉记者,作为教师,不仅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一颗甘于奉献的爱心,也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精神财富,如此才能展现独特的时代风采。书院对学生的培养,着重深度和广度。在校团委指导下,成立书院分团委,依托“素质拓展广场”,为免费师范生组织专门的课外文体活动。记者了解到,书院采取了资源共享的模式,除免费师范生外,其他学生也能参与到书院所开展的特色活动中去,汲取“养分”。
    书院是中国极其重要的传统教育形式,从中走出来的学子,多半是带着淡淡的书卷味道的儒雅之士。古代书院培养德性和情操,孟宪承书院由内而外的规划更是重视教育理念和教师精神的体现。孟校长对大学的理想界定包括“知识的创获”、“品性的润溶”和 “民族的社会的发展”。既冠之以校长之名,书院自然就有此理想寄寓。(周宇阳)
   
两手抓 两手硬——双导师制度
    为了使“免费师范生政策”落到实处,2007年4月我校组织了师范生免费教育西部考察,分赴贵州、云南、甘肃、陕西等省,了解西部地区中小学校对师范生培养的实际要求。
    华东师大是新中国为“培养百万人民教师”而创办的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鉴于西部地区急需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相当科研能力的教师的现状,我校整合校内外师资力量,推出了“双导师制度”,着意把免费师范生培养成一支高水平、复合型的教师队伍。
    所谓双导师制度,指基于我校传统的专业导师制度,给每位免费师范生增配一名兼职导师。学校特别聘请50名基础教育领域特级教师担任兼职教授,100名见习实习基地骨干教师担任兼职导师,直接参与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和专业发展指导。
    中文系07级免费师范生小任,已经见到了自己的兼职导师——优秀的小学教师梁晓。梁老师优雅的谈吐和气质,令小任折服。导师活动尚未开展,小任告诉记者,她希望梁老师能够多讲一些有关教学的亲身经历,传授教学经验,因为她也想当一名合格的中小学教师。谈及专业导师,小任觉得自己刚进大学,对于前途甚为迷茫,很需要人生导航。目前,最大的困惑是不知道该读什么书,要是导师开一份书单,推荐几本对他自身有过很大影响的书,那就再好不过了。    (李安生)
      
2007年华东师大免费师范生培养大事记
2007-09-10  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副市长杨定华、市委副秘书长姜樑、市科教党委书记李宣海、市教委主任沈晓明等一行7人,专程来到我校,看望刚刚入学的首批免费师范生,在闵行校区本科生公寓与免费师范生代表和教师亲切座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上海电视台、教育电视台、《解放日报》、《文汇报》、《新闻晚报》、《青年报》、《新闻晨报》、《新闻午报》、《东方早报》等中央与沪上媒体进行了报道。
2007-09-10  师范生开学典礼暨孟宪承书院揭牌仪式在中山北路校区隆重举行。
2007-09-10  党史办推出“德望师范——华东师范大学首任校长孟宪承生平展”。俞立中校长主编的《师范之师——怀念孟宪承》在新生报到时即发送到每一位师范生的手上。
2007-09-10 孟宪承书院名誉院长、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为师范生作了《为中国明日之教育充实生命,铸就师魂》的教育专题报告
2007-09-10  我校组织全体师范生夜游浦江。
2007-09-11  “校长论坛”活动拉开帷幕。俞立中校长为师范生作《追求卓越开创未来》的入学教育报告。
2007-09-26   “理想,点亮人生;启航,规划未来”——首届免费师范生人生发展规划设计大赛系列活动在闵行校区拉开帷幕。每个免费师范生都获得一份“成长档案袋”,记录4年的学习与成长。
2007-10-10      “中国文化框架中的孟宪承(1894-1967)”报告会先后在中山北路校区和闵行校区隆重举行。报告人为我校首任校长孟宪承之孙孟蔚彦博士,报告会由校党委副书记罗国振主持。校党委书记张济顺、校长俞立中出席报告会。(水凌波)
如今书院的活动仍在继续,所以这个表未完待续
      
规划点击
     “免费师范生”,这一新鲜的教育名词如今已不再陌生。自温总理提出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我校上下高度重视。从前期教育到后期实践,从内部资源到外部环境,在免费师范生培养方案上明确了一系列建设性措施,力求全方位做好“免费师范生”的教育工作。
    培养目标:理念+信念+能力  
    理念即符合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先进教育理念。信念即终身服务国家基础教育的理想和信念。能力包括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的专业能力,旨在培养复合型师范人才。我校培养的“免费”师范生,既是能够从事双语教学、有较强的中小学教学工作适应能力的人民教师,又是对教育改革现状和发展有一定的整合能力的教育家。
    课程建设:创新+拓展+整合
     我校对通识教育课程实行分流、分类、分级教学,为文科学生全面开设“高等数学”,为理工科学生全面开设“大学语文”。同时,还启动了新一轮教师教育课程建设计划,重点改造教育学、心理学两大传统课程,并立项建设了35门教育研究与拓展类课程,充实和调整教育实践与技能类课程和学科教育类课程。其中,在技能类课程上形成的“课堂集中+课外自学+网上互动+教案设计+微格操练”的“混合型”课程教学模式 ,是我校在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模式下的改革新成果。
    实践教学:见习+研习+实习
     鉴于教师教育的实践性特征,注重构建“见习、研习和实习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将互为衔接的专题见习(3学分)、课题研习(2学分)和教育实习(6学分),循序渐进地贯穿在师范生四年的专业学习中。在课题研习上,我校在大夏基金中专门设立师范生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专题板块,每年设置200项,以平均1500元的资助力度来鼓舞师范生教学教研的积极性,提高科学研究和教育创新能力,实现科研带动教学的同步成长。建立健全实习支教制度,与服务农村义务教育计划结合起来,集中安排师范生到实习基地进行为期半年的教育实习,并选派高水平教师承担指导工作。
    养成教育:环境+资源+条件
     集中校内校外教师教育优势资源,以入学教育为起点,组织校长论坛,举办名师讲座,编发免费师范生学习指导手册,整体实施师范生四年综合素养提升计划。尤其是,专为免费师范生配备的双导师制度颇具亮点。学科教育专业导师和来自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第一线的兼职导师,双料组合,全程指导,无疑为师范生成长为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夯实了基础。
    教学条件:基地+中心+书院
     我校加大经费投入,以现有122个教育实习基地为基础,特别在西部农村地区重点选择一批中小学校作为实习支教基地,设立“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教育实习开放基金”,实现两地教学资源共享。同时,整合“未来教师空间站”、微格教学中心和特色教学技能实验室,组建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实训中心,促进学科交融,提升师范生的综合能力。而重点建设面向全校免费师范生开放的孟宪承图书馆和住宿制的孟宪承书院,则为免费师范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何媛)
 楼主| 发表于 2009-3-31 20: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夏之声 于 2009-3-31 23:58 编辑

师范生三人谈
     免费师范生
      以下是来自8舍某寝室的一段对话。(编者注:孟宪承书院即本科生公寓7舍、8舍)
     来自四川的小何说:“收到录取通知书时,我才看到十年从教的义务,挺不舒服的。之前不太了解这项政策,现在通过将近2个月的学习、生活,很充实,蛮向往当老师的。” 来自安徽的小邬接着她的道:“我是自愿填报免费师范生的,我就想当老师。我觉得和学生在一起更年轻纯真。在中小学任教十年没什么,有助于生源地的教育建设。”室友小邹撇撇嘴,担忧地说:“我们回去,那原单位不就得裁员吗?就凭我们几年的努力,能改变农村的教育现状吗?”小邬郑重回答:“所以国家现在正尽力通过免费师范生的政策来推动优秀教师支教呐。”另一室友小江插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刚开始,听到师范生前面加‘免费’两个字,很不爽,觉得像另类。现在不也无所谓了!”
     对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政策,学生还是积极认同的多。来自广西的小黄如是说:“开始我不想当老师,第一志愿填的英语系,结果被中文系选中,还成了师范生。一个月了,在学导和老师的开导下,想想既免费,又没有就业压力,不错。现在我慢慢喜欢老师这职业了,福利好,有两个长假,哈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维吾尔族小伙子说:“我主动选择免费师范生,一是我家里经济困难,二是我想毕业后回家乡教书。建设家乡一直是我的梦想。你想,要从外地引进一个高校教师,得花多少财力,我毕业回去就节省了这部分开支。而且,外来的老师不如我熟悉家乡情况,也不大适应,我就轻车熟路啦。”
     中文系07级师范班的团支书翘着大拇指表示,这项政策为许多有志于教育事业的学子提供了实现梦想的通途,更推动了教育人才的累积,将极大振兴国家教育。  (陆燕丽  徐新新)
    其他学生
     05级生物系的邹同学告诉记者,免费师范生制度是相当合理的。本着振兴教育、服务西部的宗旨,学校对免费师范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都有重点投入,比如配备名师授课、定期上岗实习等,希望他们能早日成材,到教师岗位上发光发热。
     05级计算机系的杨同学难掩羡慕之情,他说,如果当年填报志愿时有这项政策的话,他很有可能考虑自己家庭条件以及个人兴趣而成为一名免费师范生,四年后回家乡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三尺讲坛上挥洒汗水,培育祖国花朵,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这样既为家人减轻了不少的负担,又践行了自己的理想,何乐而不为!
     05级法律系的张同学对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了解得比较深入,正在说服他父母让妹妹报考免费师范生。他的理由是免费师范生能够在大一,大二期间接触到教育界的众多名师,聆听他们的教导,享受学校在免费师范生教育中投入的优厚师资力量和创新办学模式下的全方位培养。大三又能提前进入实习阶段,增强职业技能。大四就可回到预定院校任教,完全消除了就业上的后顾之忧,在当前就业形势紧张的情况下是很实惠的选择。
     对于学校安排免费师范生集中住宿,部分学生有被“标记”感。中文系的06级学导小李则认为:“这没什么,我从没有用有色的眼光看免费师范生,也有家境很好的同学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免费师范生。我认识的一位同学就是这样,她想法很浪漫,她喜欢乡村生活,喜欢花花草草的自然,而讨厌都市喧嚣。她喜欢和孩子们呆在一起。”(彭艳晶 张建芳)
    过来人
     辅导员和任课老师,大都毕业于师范院校,有着多年的教学实践经历。那么,在他们眼中,免费师范生又是怎样的呢?
     07级数学系共有122名免费师范生,大多数来自我国中西部,上海籍学生只占一小部分,而少数民族的数量较过去的招生额则多一些。张昆老师是数学系07级免费师范生的辅导员。据他看来,免费师范生的学习、生活和普通学生没什么区别,并没有外界所称的那么神秘。然而,因为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即从事教育事业,校方对他们的品德修养有了更高一层的要求,他们更需深深地认识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肩上的责任和义务。
     中文系讲师李丹梦,给07级免费师范生上《20世纪中国文学作品精读》课程。她认为,这项新政策,既有利于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我国中西部全面传播,又能让一些有志于教育事业的贫困学生得偿所愿,一举两得,皆大欢喜。然而相当一部分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免费师范生基础比较弱,有些来自新疆省的免费师范生甚至识不全教材上的汉字。于是,她改变了授课策略,课堂内容深度比以往浅近了许多,但还是有学生反映听不懂。
     著名的数学系教授庞学诚,任教07级免费师范生《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是一个长期磨合的过程,庞教授认为就目前一个月的时间,很难准确判定07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但在近阶段的学习中,他发现还是存在一些基础薄弱的同学,并且有必要安排一个专门的辅导时间来弥补他们与其它同学之间的差距。“07级之中不乏强手”,庞老师的表情告诉记者,他对07级学生充满信心。(邹洁)
发表于 2009-3-31 23: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政策导读:
     免费师范生入学前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根据协议,学生毕业后一般回生源所在地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不少于十年。
发表于 2009-3-31 23: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政策导读:
     免费师范生入学前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根据协议,学生毕业后一般回生源所在地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不少于十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爱在华师大 ( 曾经也有备案 )

GMT+8, 2024-11-23 16:06

广告与合作请【联系我们】

© 2007-2024 iecnu.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