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华师大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1935|回复: 1

陈平原:大学学人应拥有自己的独立人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17 11: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政府与社会公众巨大压力下,中国高校办学每一个步伐都会变形,如果大学是一匹马,那这匹马儿应该慢些跑。”昨日上午,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作客广州大学,在“大学文化建设”论坛上以一个文化学者的立场看中国大学体制与当代大学问题。参与论坛的还有暨南大学党委书记蒋述卓,中山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陈春声,共同针对“大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主题进行大讨论。

论坛上陈平原的讲话主题是“以文化的观点看大学”,他强调大学校长、教授和学生各自对大学的想象不一样,每人看到的大学也不同,而他昨日的演讲纯粹是站在一个人文学者的角度和立场看中国大学。


关于大学办学:

“大学不能只有建筑”


大学办学需要空间,包括大学自主权、教师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的空间,同时也需要时间,所谓百年树人,百年办学,但现在中国大学这一办学思路被大大压缩了。中国大学像办企业一样,政府投钱,希望三年五年就出效益,还有人来问我,北大什么时候才能做世界一流大学,政府投入那么多钱。


大学校长和政府官员的任期有限,都希望在任期内大学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最能体现变化的就是房子。很多外宾参观大学,确实感觉“旧貌换新颜”。中国高校硬件值得夸耀,但大学不能只有建筑。现在中国大学承受巨大压力,每一步步伐都可能变形。公众对大学给予太多的关注,媒体上几乎天天都有大学的新闻。面对政府和社会的双重压力,高等教育没有办法放慢脚步,现在是时候好好讨论这个问题了,大学办学应该是“马儿啊你慢些跑”。


关于大学氛围:

“反省高校过分世俗化”


欧美大学绝大部分没有围墙,但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区隔非常明显。而我们中国大学很多都是有围墙的,然而大学与社会之间无形的围墙已被拆掉,我们应该反省高校过分世俗化的趋向。教授、学生们和社会过分的接触已经影响了大学的发展,我敢说现在中国任何一所有围墙的大学里头,教授们都很难心如止水对待学问!


大学学人应拥有自己的独立人格、自由表达的声音。但现在高校在商业、行政的压力下,已经使得这种声音逐渐没有了。


关于教育评估:


“可能致使高校过度行政化”


中国高校要应付各种各样的评估,没完没了。我的意思不是不要评估,而是要注意评估的科学化。否则评估标准太多太细,大学都按照教育部门的意思办学,将会导致中国大学有级别和专业的区别,面貌却过分趋同。


另一方面,大学为了获取教育资源与行政部门过度融合,如请教育部退休官员到学校任职,这有好处,但是也可能致使高校过度行政化,今天中国大学越来越像官场。


关于校长选拔:


“第一流学者不该当校长”


我对现在选拔校长的制度感到遗憾。目前的导向是顶尖学者去做校长,但我认为第一流学者不该当校长,为什么?可惜了!专业顶尖者都有自己的盲点,一流学者都是性格强硬的人,认准自己的志向和思路持之以恒走下去才能取得成就。但在取得成绩后他们容易刚愎自用,也就是说,太有己见的人做校长有问题。过于强烈的学术背景会阻碍他们以平常心看待其他学科,对其他学科容易有偏见。


专家争鸣:


“人文学科就是那只虾”


人文学科历史悠久,但在现代科技发展强调实用性技术的浪潮中,面临着“人文学科到底有什么用?”的质疑。


对此中山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陈春声有精彩论述:“人文学科确实没什么用,它不能使你发财。但我们用一个家庭来比喻,一个家最有用的是厕所,其次是厨房,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家里最没用的东西,数来数去可以说是墙上挂的那幅齐白石画的虾。但家里有客人来了,你会带他去参观厨房和厕所吗?大家坐在客厅评头论足谈论得最起劲的,却是齐白石画的那只虾。人文学科就是那只虾!”


谈及大学的人文精神,昨日三位专家都同意大学不只为现代社会提供人才和技术,还应该担负起重构人文传统的重任。


陈春声说:“我们相信有一些人类的精神需要守护,在目前社会守护它的责任就落在大学身上。”
发表于 2007-11-17 18: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很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爱在华师大 ( 曾经也有备案 )

GMT+8, 2024-11-21 20:31

广告与合作请【联系我们】

© 2007-2024 iecnu.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