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弓没有回头箭-浙江大学《黑白》剧社校园戏剧《迷城》2版导演后记
2007年10月23-24日应2007年第四届上海市大学生话剧节的邀请,浙江大学黑白剧社作为唯一祝贺剧目赴上海话剧中心进行演出。这是我们第4次进入上海话剧中心的舞台,面对校园戏剧观众和戏剧专家的演出。
虽然演出已经成翻过的一页,但是这次演出过程对于黑白剧社的成长却有挥之不去的意义,对于我导演的第25部校园戏剧也是前所未有的体验,因此应该记载。
开弓之险
9月28日紫金港校区东一A二楼教师休息室,队长联席工作会议,手边放着还有一些填空需要弥补的剧本《迷城》------这是夏天以来我看到的第三位编剧出手的作品,虽然只是粗粗看了一遍,但是已经让我心中有底了。
在一票否决三票通过的结果成为整个黑白的最后决议的时候,每个人的表情都异常严肃,这个决议就是答应上海第四届大学生戏剧节的郑重邀请,带着07年原创大戏《迷城》10月23-24日在话剧中心三楼演出。此刻,这个戏还只是停留在文本上,而距离演出时间只有不到一个月。
这是一次剧社历史上没有的冒险之举,就剧社现状来说,必须要启动相当数量刚刚进队的新队员参与整体工作,这样不仅需要打破原先剧社训练一年才能上台的惯例,而且还意味着他们第一次舞台亮相就站在专业的话剧舞台上,去面对校园内外的观众。另外,《迷城》的第一版的舞台呈现存在诸多问题都需要在这版完善和解决,而担任主角的胡臻杭已经离开学校去南京就读建筑史研究生了。问题摆在桌面,决定异常艰难,但最后的结果让我很高兴:欣慰的不仅仅是有个基本可以操作的剧本,更重要是终于出来了一个有黑白风格的决议,我和队长们都充满信心,坚信依靠有章法有计划的集体努力就一定能够完成任务。
在此前一段时间,因为种种原因,黑白剧社状态很成问题:疲于应付捉襟见肘而自信不足,.少了很多诗哲凌云他们在那时为剧社创立的锐意进取的风格,也少了黑白一贯沉稳坦然应对自如的态度.
课业沉重可能是一个原因,但是更重要的是对于剧社的感情投入和参与应对的态度.求稳成为做事的准则,剧社的凝聚力不如从前,新队员进来后,剧社迫切需要的是集体体验共同完成一件事情的艰辛和快乐。因此我一直认为《迷城》2版的创作和呈现是一个让黑白重新站立的契机。
也许这个感觉大家都有,因此无论是柯南出国前脱稿的剧本还是赵璞改了2稿的剧本,参与者都投入极大的热情去研磨讨论,尽管最后他们的作业都不近人意,甚至这样高强度的工作方式可能都吓退了一些本来已经付出很多设想的人,但是我作为导演却在这个过程中看到参与者内心的能量,还有就是在两个剧本中得到的昭示:《迷城》的再度创造应该是个什么样子的校园戏剧。
择箭之艰
我是一直执意要在本学期复排并且演出的,这样的坚持可能让很多人不理解,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在没有合适剧本的情况下我还一直坚持。我一直认为以戏带人,以人出戏是剧社宗旨,校园戏剧的目的是集体体验戏剧创作的快乐过程,一个剧社没有自己的剧目等于没有生命力。我知道黑白的成员都非常喜欢这个作品,期待着早一天再度参与创作,背后蕴藏着的热情让我动心,校园戏剧人除了热爱一无所有。
这个题材在初创时就得到许多人的呼应,老队长孙凌云博士甚至觉得比《辛迪、蕾拉》更有现实意义。因为现在黑白剧社的情况,观众不能允许我们在舞台上有粗糙或者失误,但是其实原创剧目的第一稿几乎都是不成熟的,《妹妹》、《同行》、《辛迪。蕾拉》第一稿的舞台呈现都有很多问题,而《迷城》一版虽然粗糙,却锻炼了一批没有上过台的剧社成员,也打下了一个非常可行的舞台呈现框架。
但是剧本创作却一直处于瓶颈状态:两位编剧花费很大的精力,队长们在北京组织的几次讨论让第二版的《迷城》有了其他方向的设计,却让我感觉到并不具备现在黑白剧社所需要呈现的可行性。因此虽然我直到刘梦雨剧本出来之前一直和赵璞讨论,面对绞尽脑汁冥思苦想的赵璞也想过也许这一切最后都是徒劳,但是我觉得戏比天大这个理念在校园剧社的解释就是剧社比戏更重要!而赵璞一定能够理解,因为他和所有队员一样热爱这个集体,以黑白的成长为骄傲。后来的事实证明让我无比欣慰。
其实我一直坚信梦雨只要出手就一定是我想要的剧作,如果有柳暗花明等到的就是那豁然开朗的一瞬。所以与其等着梦雨写出剧本,不如说是逼着她写出剧本,而且我相信她已经在暑假期间开始动笔:我把所有已经出来的文字都给她发过去,让她感受着我的焦灼并且和我一起不断分析创作中的问题,因为她原先说的是自己不懂游戏,也不喜欢这个题材所以不参加任何创作,我希望她能明白这个戏不是只说游戏而是说游戏的人------这里表现人的精神迷茫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的,相信有着如此敏感心灵而犀利文笔的梦雨绝对能够把握和表现,而且一定不会只作壁上观的。果然有一天她说,让我试着写吧,写的不好就当练着玩!
学建筑的梦雨是特别追求完美的人,为剧社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最合适的工作是发挥她优势的应该是编剧。我一直觉得她应该体验一下文本变成舞台呈现的过程,这对她非常重要。事实证明一切如愿,甚至比想象的还要出色。如同她自己的后记所说:“看起来剧中人物都和我相去千里,但冥思苦想之后竟在戏中情节和我的生活之间找到一个映射,解决了一切构思的来源。因此借梳理剧本之机也想清楚很多问题。”
目标确定,剧本还不完善,考虑了一下需要加一场心灵告白,在梦雨国庆去京游玩的几天中一刻不停地逼她完成。终于《迷城》2版有了一个既有思想深度,又有可看性的可操作的文本。
矢无虚发
9月30号选了替代小杭的演员魏呈远,他虽然是新队员却已入校两年,而且他的气质和感觉都是符合人物的,马上就开始了坐排。
整个国庆大假期间都在排戏,整个剧社闻风而动,众志成城。新队员积极参与各种需要的工作,老队员则担当起力所能及的任务,不用多说一句,所有人都在努力。
为了确保这版舞台呈现的鲜明风格,面对大概只有20个工作日的时间限定,我不敢怠懈,按规矩写了导演阐述,理顺思路,安排好排练计划,每日脑海中都是舞台画面.
排练过程中还是要谢谢梦雨的剧本思路的流畅和情节设计的合理, 2版舞台呈现的修改综合了多数人的意见,舞台呈现的变化更加有机,整体节奏的把握更紧凑准确。剧本中最大的难题是几乎所有情节的推进都是靠电话交流,而人物电话交锋的情势表现却不能只在电话两端。为此我设计了3个空间的表现方式,用演员的动作来划分交流的空间:在思想交流空间的对峙用面对面的动作加强语言的情势,而表现现实空间的电话是按照规定情景分开的。还有就是心灵告白的空间,这个空间的表现方式是最自由的,想象也可以更开阔。此时我已经“看见”话剧中心小剧场的方形成相灯,预料到最后舞台呈现的效果如何了。
三个现实组演员冯超进入状态最理想,这个学生气质特别,人群中不作声便罢,一响便惊艳天下.台词清晰,表演朴实.对于人物的理解和把握有自己积极的思考,在此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扮演小溪的李彤表演有了很大进步,懂得用心理感觉去把握本来就很出色的台词.而破例上角色的新队员魏呈远,则从原先不知道怎么说话怎么站立的状态中很快适应表演要求,努力完成对他来说非常艰巨的人物创造.好在这个角色气质与他很近------书生气、睿智而坚决.当然当时的他还有点点腼腆,但是大家的鼓励让他信心倍增.
虚拟组更换了4个演员,按照编剧的要求改变了原来事件的走向,同学们迅速适应新的情节安排,每天排练的感觉都有突破性进步。虚拟人物增加的戏份需要陈震和蒋超意理顺自己的心理线和动作线,他们努力完成要求,加人自己对人物的设计并且表现的让人欣喜。特别感慨的是平常性格安静的超意身上表现出的表演爆发力让许多老队员震惊而感动。
国庆长假最后一天晚进行了连排,排练场上随即爆发的掌声和欢呼,让所有人都备受鼓舞,兴高采烈……
非常意外的是这个戏竟然有了一个原创的主题歌。当我在即将上课的教室里带着耳机听李苒写的音乐时,背着书包的小姑娘站在对面睁大疲倦的眼睛看着我,表情期待------我突然觉得《迷城》的2版又增添了一个可以让人放心的舞台元素:用纯粹校园的音乐去打动“掉头一去不再是当日少年”的观众们。这首歌获得了大家的喜爱,那个夜晚围在没有灯光的钢琴边,随着如水琴声荡漾的歌声恐怕会永远留驻在剧社所有人的心中……
自己特别喜欢这版现实和虚拟的结合,开场陆云昊上台介入游戏的居高临下和爆炸前冯超扮演的夏磊对游戏世界哥们式的亲切告别,是呼应也是对比,那种袒露心灵的独白打动演员,也会打动了台下有着同样心路经历的观众……而游戏世界中人物对两位剧中人物态度的表演其实也是他们自己心灵的映照,这段戏重合了“是生活太游戏,还是游戏太生活”的意念,异常动人。当然更让我欣慰的是这个集体提升的精神气质,排练给剧社带来的不仅是剧目的完成,更重要的是一群人做一件事情的专注和收获!
真应了一句民谚:人心齐,泰山移.
一往无前
10月16日我去上海参加国际小剧场学术研讨会,顺便和灯光设计温财福一起商量妥当灯光方案,然后去话剧中心与灯光陈师傅接洽,特别顺利地解决了我们所需要的一切设备。财福是戏剧学院舞美系2003级的毕业生,已经和我合作了4部作品了,他是黑白剧社的荣誉队员,只要剧社一声召唤,他是随叫随到。
19号在学校小剧场的连排时间是87分钟,已经是一个十分理想而准确的小剧场演出格式了。20号我要再次去上海开会,最后一场彩排需要同学们自己完成。虽然我不曾看见这个最后一场,但是正是这场内部演出让原本告长假的冠文队长重新出现在了大家中间,自己在安排好一切后来上海为剧社出力,用他自己的话说看到了久违的黑白精神,而他本来就是深爱着这个集体中的一员。
上海的演出装台时间很紧,困难也很多,但是所有人团结一致,各司其职,克服一切困难,争取最佳呈现。我的心思就花在怎么更好地利用小剧场条件呈现《迷城》的设计上。我们拆了所有的幕布让整个空间裸露出来,然后用木版推出四个上下场的门,利用上面的走廊划出楼外和楼内的现实空间,作为现实组人物进入的台口。在舞台正中设计一个思想交流空间的光斑,另外前后还有6块用方形成相灯打出的光斑在不同情景中出现,还有两个有颜色和形象的光斑分别代表心中的绿荫和紧闭的铁门。
非常非常急促地定光点和编程,23日下午1:30开始连排,担任舞监吴国卿的大嗓门响彻全场,带领所有舞台职员分别完成自己的职责。队员们认真仔细,有条不紊,现实组和虚拟组的表演都有进步。箭已经在弦上,我能感觉到全体剧社成员拉满弓的屏气和心跳……90分钟的连排结束,化妆师到场开始造型。
两场演出都很顺畅,演职员整体状态认真而亢奋,非常成功。出弦之箭命中的是上海观众对黑白剧社的期待,检验了黑白剧社集体承担重大任务的能力和水平,也证明了校园戏剧提炼熔铸团队精神的不可替代性。
上海大学生戏剧节组委会给剧社演出的评语这样说:“在黑白剧社的演员身上我们看到了大部分上海高校剧社成员所不具备的素质,那是一种集体的荣誉感所衍生而来的团队凝聚力,因此构建在其上的表演风格和做戏体制才呈现出一种卓尔不群的纯粹、鲜明和活力!”
开弓没有回头箭,黑白剧社正年轻!
2007年10月3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