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在家里做着语文作业,偶然有一句诗文默写,是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填着,不经意间瞥到了窗外轻舞的雪花,停了笔,小憩片刻。 ­
人,需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说到悲悯,与之最契合的诗人要数杜甫了。一代诗圣,连年应考,却至死未曾及第,对一个文人来说,这是怎样的打击?在大唐的山河里,杜甫四处漂泊。一只天地间的沙鸥,伤心地飞过了半个中国,从泰山之巅的豪情,飞到了成都草堂的门口。大唐老了,杜甫也老了,独吼着“语不惊人死不休”,又是怎样一种哀颓?然而,正是这一位不幸的诗人,在自己遭受不幸的同时,依旧用悲天悯人的情怀审视着这个世界,属于他的世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一种真正的大慈悲!­
人,需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其实,从古至今,许多人解读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并给出了自己的理解。佛教称悲天悯人为慈悲,韩非子称悲天悯人为兼爱,儒学称悲天悯人为兼济天下,而国父孙中山则称悲天悯人为博爱。可见,君子,是要有悲悯之心的。­
鲁迅,就是一位拥有悲天悯人情怀的人。这点不仅仅体现在他《兔子和猫》《鸭子》这些怜爱小动物的文章中,更体现在他对整个社会的悲悯。有句诗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鲁迅,就是悲天悯人,所以不愿看到人民在黑暗的铁笼子里昏睡,所以要振臂一呼,率领着猛士在黑夜里勇敢地前行。鲁迅,在他锋利的刀笔背后,是一片悲天悯人的情怀。­
另一个例子或许就是曹雪芹了。他难道不是悲天悯人吗?贾母、王夫人、薛姨妈、熙凤、可卿、宝玉、黛玉、宝钗、湘云、元、迎、探、惜、袭人、晴雯,或风光,或凄惨,哪一个人物不承载着曹雪芹对人的悲悯、对社会的悲悯?­
或许,正是两位文学巨人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使得他们的著作千古流传,并衍生出当今世上两大显学——鲁学和红学。
人,需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今天的我们,还能继续保持悲天悯人的情怀吗?当然可以。我又看了看窗外纷纷扬扬的雪,想到了这几日席卷南方的暴雪。那在北风中不顾手上的血泡全力铲除积雪的解放军,那没日没夜吊在空中抢修电网的工人,那近百小时在广东火车站维持秩序直至喉咙哑掉的警察,那扛着机器放弃了舒适安全生活的记者,以及长眠于地下的在暴风雪中牺牲的英雄,他们若是没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怎会坚持自我不倒下?怎会置个人于不顾,而为人民尽自己的力量?正是有了悲天悯人的情怀,这个寒冬才温暖。
前几日和同学通电话,他说管他铁路公路大瘫痪,只要我们没事就行了,照常吃喝,照常睡觉。我听了很沉默。的确,我不能驳倒他,但是,我们这个社会,太缺少悲天悯人的情怀了。好在今冬,悲悯之心在回归。想到前几日我下楼给雪天里的麻雀撒上些大米,也觉得悲天悯人其实并不难。­
人,需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