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华师大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1861|回复: 6

【无责转帖】慕容——《永远的“扬之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5 21: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哈哈,我也要无责转帖,大伯无怪!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5 21: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活动名称:“经典话剧之夜”。
  活动时间:2003年11月24日、25日15点、18点(共四场)
  活动地点:华东师大俊秀艺术楼二楼小剧场。
  活动内容:扬之水中文话剧社,经典话剧《天堂隔壁是疯人院》公演。
  
  这是三年前论坛上的一个小小通告,我的大学生活因为这个通告而改变。
  
  而今天,在闵行文史哲楼简陋的剧场,01级的两位学长为我们献上了精彩的相声剧《说垮鬼子们》。虽然还没有看到小罗导演的毕业大戏,但是就算以今天为结点,我的大学生活也没有遗憾了。
  
  《天堂》是虚掩的门,《说垮鬼子们》是完美的谢幕。
  
  短短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其间掌声笑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该剧是相声瓦舍的代表作之一,当年公子小白向我极力推荐过他们的作品,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喜欢上台湾相声,那个时候是在学生会里最不开心的一段日子,但是每当听到相声瓦舍的作品,都能会心一笑,他们的相声似淡实腴,有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恰似林语堂的闲适小品,透过外省人独到的视角,时而鞭辟入时而皮里春秋,令人忍俊不禁之余又不得不佩服其对于为人处世,宦海红尘的深刻见地。很多事情也就在这会心一笑之中看得淡了,看得开了,看得透了。
  
  薛学长和李学长的表演很见功底,说学逗唱样样精通,上佳的表现令人击节赞叹,叹为观止。我不由得羡慕其他们那一批“扬之水”人。我从他们的认真和执著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戏剧,对剧社的热爱之情。那种无声的爱不需溢于言表。
  
  我回想起当年和薛学长同台献艺的种种,当时我只是一个小配角而薛学长已经是男一号“宝二爷”了,还有余力到我们的诗剧中客串一个店小二。三年过去我们都在成长。“扬之水”也在成长。
  
  还是想默念一个个熟悉不熟悉的名字,胡云飞,小刚,邓邓,陈JAY,薛学长,华冠兄,小罗,离开,老王……尽管有些人不是“扬之水”而是其他剧社的成员,但是我们都热爱戏剧,都热爱华师大,这就已足够。
  
  最后让我摘录一篇当年的通讯做结尾:
  
  
  记住这个名字--“扬之水”中文话剧社三校演出侧记
  
  “一、二、三、四……”2003年12月8日,华东理工大学大礼堂的舞台灯火辉煌,今天,华东师范大学“扬之水”中文话剧社将在此进行他们《天堂隔壁是疯人院》(编剧:喻荣军)高校系列演出的最后一场。12月3日,4日,8日,“扬之水”中文话剧社携此剧分别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东华大学(长宁路校区)和华东理工大学演出,此次系列演出完全由社团之间自行协商、组织和安排。今天,照理说是活动的最高潮。可演出即将开始,后台却出现了奇怪的一幕:十几个人,包括五六个已经画上舞台妆的演员,排成一排,依次报数。没有相互鼓励,没有最后的叮咛和提醒,因为经过无数次的排练和近十次的演出,无论是演员还是舞美灯光,早已将所有的事项烂熟于心。反而是另一句话被大家挂在了嘴边:“也许我们不是专业的演员,但我们面对舞台的精神是专业的,既然走出来,就要让大家看看什么才是‘扬之水’的态度和纪律。”于是出现了这特殊的一幕。
  从筹备到成行
  据悉,早在今年4月,“扬之水”中文话剧社就已将这部话剧搬上过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生话剧舞台,这次重排,一方面是因为上次“非典”的缘故,使演出只进行了两场就草草收场。另一方面,就像一位社员所说的:“如果是真的热爱话剧,就应该走出去,去别的学校,让那些学校的观众也记住这个名字——‘扬之水’中文话剧社。”
  困难是重重的。首先,由于上次的演出已是上一个学年的事了,所以大多数的演员和工作人员已经升至大三、大四,面临着考试、实习,甚至考研、找工作的压力。将近两个月的排练和演出势必会打乱他们的原有安排。他们是否愿意呢?其次,由于是社团自行安排演出,负责接待的也只是兄弟学校的社团,而各社团的人力物力都十分有限,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然而,就像另一位社员所说的:“‘扬之水’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团结过。”因为喜欢话剧,因为喜欢这部《天堂》,所有人都在努力。在时间问题上,大家在尽量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为排练提供了尽可能多的时间,下了课顾不上吃饭就直奔排练现场,实在饿了就拿个面包啃几口;不少人将书带在身边,趁没事的时候翻上几页。还有那些刚刚加入社团的新社员,也主动承担起了宣传、票务等工作,减轻了演员们的负担。在资金问题上,大家都表示,我们是出去演出的,又不是去旅游的,不用包车,不用吃好的,有公交,有盒饭就行了。同时,社团还向学校方面寻求了帮助,校方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决定给予支持,在短时间内给了社团一笔经费。
  有了这样的团结和支持,再加上校内演出时观众的热情反应。尽管遇到了演员意外受伤不能参加演出这样的突发事件。2003年11月24、25日,“扬之水”中文话剧社在华师大的四场演出成功结束。2003年12月1日起,华东师范大学“扬之水”中文话剧社开始了他们《天堂隔壁是疯人院》的高校系列演出。
  “就当你们是专业演员”
  出校演出必然会遇到许多诸如场地、音效等等的问题,社团的大多数演员都没有受过表演方面的专业训练,仅是凭着兴趣在进入大学后才开始学习的,那么遇到不适应的舞台,不适应的道具,怎么解决?导演说:“就当你们是专业演员,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保证演出的进行,沉着,沉着再沉着。在舞台上,就得对得起台下的观众。”于是,不管是演员还是工作人员,都不断告诉自己:我是专业的,我是专业的……这话像一种心理暗示,让大家在感到骄傲和兴奋的同时也同样体会到了冷静与责任。
  所以,每次演出,演员们总是至少提前三小时入场;所以,每次演出,一定会提前一天进行彩排;所以,每次演出,负责道具服装的工作人员至少得检查三次行李,还有音效,为了应对意外的情况出现,每次都要背着四个音箱上路。有一次,负责接待的社团中有人说道:“不用这么认真吧。”一位演员笑着说:“我们可是‘专业的’”……
  到上外演出的那一次,经过了近两个小时的路途辗转之后,演员们来到上外松江校区,意外地发现演出的舞台是一个设在体育馆中的临时搭建的舞台,而且没有有效的扩音设备。怎么办?大家没有慌乱。导演组织演员调整细节,适应舞台情况;音效灯光迅速学习机器的操作;道具和其他工作人员则负责安排座位,以求达到最好的音响效果。
  你在舞台上表演过吗?那炫目的灯光包围着你,看不见观众的表情,只能靠着耳朵来感知他们的投入与否。台上的演员在纵情表演,台下的演员躲在用纸板箱搭成的临时后台里默默准备。不时的,观众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笑声和掌声,使诺大的体育馆充满了欢快而热烈的气氛。
  在华理演出时,由于不少人是第一次使用微型麦克风,而且当时没有固定的设备,演员又有很多大幅度的动作。演出中途出现了不少“危险状况”:
  状况一:杨仁在跳舞中途微麦忽然掉了下来,所幸他眼疾手快,隔着衣服一把抓住,才避免了设备的损坏和演出的中断。不过这也使得杨仁这一段原本手脚并用,挥洒自如的舞蹈临时变成了“独臂舞”。
  状况二:由于第七幕时吴所的跑动跳跃等大幅度动作实在太多,所以即使事先已经十分注意,在表演的途中,微麦还是从演员的后袋中缓缓地滑了出来。站在侧台的工作人员看到这个情况都十分着急,可又没有办法,保证演出的进行始终是第一位的。四分之一,二分之一,三分之二……随着演出的进行,由于演员根本没有机会调整微麦的位置,微麦终于彻底地滑出了口袋,所有工作人员都等待着一声似乎不可避免的落地声和一个近在眼前的舞台事故。可是,没有,微麦竟然没有掉在地上,而是悬在了演员的腰间,直至演出顺利结束。演出结束后,大家才发现原来那位演员事先将微麦的电线在皮带上绕了几圈,才避免了这次失误。另一位演员开玩笑的说:“要是真掉下了,我们就把你卖了,不然可赔不起啊。”
  舞台上的意外状况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台词没接上,道具没到位,调度临时改变,这些都太多太多了,但这些绝对不成为我们演砸的理由。“扬之水”的成员一直记得:就当自己是专业的。沉着,沉着,再沉着。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不够认真的态度,在舞台上,就要对得起所有的观众。
  从足球到话剧
  在华理演出结束后,灯光忽然说道:“你们知不知道我们的演出魅力有多大,那个管灯光的老师一开始可是在看中韩的足球比赛,那表情,不要太专注哦,我叫他调试一下灯光不要太不高兴哦,可看着看着他就笑得不行了,索性关了电视,专心看话剧,打起灯来也好主动的。”“那有什么,音效老师可是从一开始就看得目不转睛的。”音效迫不及待地说。“唉,这个你就不懂了,关键就是这个转变过程嘛。”……每次演出结束,社员们都不会忘记感谢观众的观赏。观众的认同永远是演员最好的鼓励。演出时观众有笑声,有掌声,演员的状态就会特别地好。在上外的演出一结束,就有热情的观众围了上来,问这问那,更不提在本校演出时,有些同学看过演出就要求加入社团。有一件让社员们都很感动的事,在几场演出中常能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他们看了一场不够还会跑来看第二场,这样的支持,令社员们久久地感动。
  2003年12月8日晚22时左右,50路的公交车上,横七竖八地坐着“扬之水”的社员们,大家都累了。要知道几个主要演员每场演出就会将服装从里到外打湿一次,而音效和灯光更是得在整场差不多两小时的演出中全神贯注,大家怎么会不累。可是,看着一条条朋友们发来的短消息,大家还是会发出一阵阵欢呼和笑声。
  “感谢你们为我带来了这样一个快乐的夜晚”
  “我的社员逼着我也排一出这样的戏,我怎么办啊?”
  “你们不仅为我们带来了一出优秀的话剧,还给我们上了一课……”
  ……
  离开了光芒万丈的舞台,“扬之水”中文话剧社的社员们都只是些再普通也没有的学生,甚至说孩子了,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回报,不少时候还得自己贴钱。但为了喜欢的话剧,为了可以一起分享成功和失败的朋友,为了所有的支持和鼓励,这些孩子们决定走下去,走到更多,更大,更眩目的舞台上去证明自己的年轻。
  忽然想起来,“扬之水”的名字还是施蛰存老先生起的呢。斯人已逝,“扬之水”的故事还在不断继续。相信有一天,会有很多人记住这个名字:华东师范大学“扬之水”中文话剧社。
  “扬之水”正在努力!
  2003年12月8日晚23时,50路在略显空旷寂寞的街道上继续行驶。
发表于 2007-12-25 21:5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大学……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5 22: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遥想当年的扬之水~~~
发表于 2007-12-25 22: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现在的你们也很强啦……
发表于 2007-12-28 22:4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老王的意见,转历任色长传阅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9 00: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慕容 的帖子

已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爱在华师大 ( 曾经也有备案 )

GMT+8, 2025-1-18 18:48

广告与合作请【联系我们】

© 2007-2025 iecnu.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