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华师大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1974|回复: 0

转:一位厦门大学在明尼苏打大学交流学习的经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30 10: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美交流后一直想写日志,可是发现基本每天都有很多事要做。虽然明天还有一份5页的论文要交,但论文写完了还有论文,所以今天下定决心,腾出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写日志,所和大家分享一下在这边的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我目前就读的学校是明尼苏达大学双城校区的电子工程系。全美排名第19(来源我忘了从哪看到的),算是世界一流大学了。但就我个人体验来说,美国学生不见得就比我中国本科同系的同学聪明,甚至在这样一所大学中,也存在学工科学得稀里糊涂的美国学生(我上次去找教授问问题的时候就碰上一个,特好玩)。相比之下,我们中国同学普遍更勤奋,甚至更聪明。但人家依旧是世界一流大学,而我们的同学还在为毕业之后干什么而苦恼。原因就在于美国教育的职业导向非常强。
1. 他们不分专业
美国学生一入学基本不分专业。一般来说,第一年,美国学生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然后再选择什么专业。学校也会为一年级学生开设各种学科的入门指导课,通常名称都叫做“An Introduce to XXX”。尽管明大的化学工程是全美排名第三,或者说世界排名第三,与斯坦福,麻省理工齐名,但明大学生自己似乎并不太在乎这种排名。我就见到不少一开始学化工专业,最后转去什么心理学,经济学。可见,似乎兴趣比排名更重要。学生们更多的思考的是我适不适合这个专业,喜不喜欢这个专业,而不是本校的这个专业排名怎么样。这是第一点不同。
2.  职业咨询
尽管学生们大一开始并不分专业,但学校的各种职业咨询服务中心面向学校所有学生开放。从大一起,学生就可以到职业咨询中心去寻求专业的建议。就我所在的双城校区有五个职业咨询中心,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学科领域:科学和工程,医疗,文科类,商学院和法律。我算是职业咨询中心的常客了,从我个人体验来说,真是受益匪浅。通常,每个职业咨询中心里都有满满两架子的小手册,宣传单,里面会有每个专业大概描述,能力要求,工作特点,毕业后有哪些公司会录取,职位名称是什么。他们同时还会搜集相关的职业信息的网站,学校里有哪些学生组织与该专业相联系的。职业顾问还会告诉你毕业后明大学生的起薪是多少,为你找实习机会提供帮助和建议或者对公司感兴趣的人的联系方式,帮你安排面试,他们还会提供各种资源教你如何写简历,如何写“cover letter”,如何面试等。所以从学生决定专业起,他们就可以得到详尽的职业帮助,确立清晰的职业发展路线,甚至在大三就联系好目标公司,参加他们的实习,然后进入他们的公司工作。
3. 他们的课比我们少
明大电子工程系学生毕业的要求学分数是128,我们厦大的好像是182,还是更多,反正我不记得了。也就是说,厦大电子工程系的学生比明大学生多出近50%的课程量。我一开始很自豪的发现我们大二就基本上把他们大三的课都上完了,而我们大三上的课是他们大四或者研究生上的课。但是,当我亲身体验他们的课,我不得不承认,差别太大了。在国内,我一个星期40节课,但照样有时间玩电脑。而在这边,虽然我每星期只有14节课,但我发现,除了正常的社交活动,像party什么的,就算我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我还是基本每天熬夜完成作业。然后是上课,我得承认我现在学的专业知识都是我在国内学过的,什么差分放大器啊,镜像电路啊,我不知道是我笨还是不够努力,反正在国内看书我就是死都搞不懂为什么差放的输出端居然在三极管的C级。结果来这边看书上课,突然就恍然大悟了...说实话,我这个人比较笨,所以爱问问题,来到美国最开心的一点就是你总可以问问题,而且不懂就问,专业课的老师基本都是教授级人物,不是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就是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或两者都有。每次问问题,不仅能解答课本上的知识,还会有新的发现,恩,我必须承认,这是思考的乐趣。
回到正题,美国学生学的比我们少,但学得比我们深,而且更有针对性。比如我现在上的Analog And Digital Circuit这门课。老师上课就集中在放大器这一块的知识,从最简单的理想放大器,到差放放大器,到为放大器提供偏置的镜像电流源再到反馈和频率响应,讲的非常有针对性,为的就是学生学完以后能自己开始做放大器(至少我这么认为)。他们的东西不见得比我们原来老师讲得详细全面,但是就我个人的学习体验来说,却觉得真正学到了有用的东西,因为我把我所学过的知识完全联系起来了。所以我个人认为,虽然他们的课比较少,难度也和国内没什么区别(除了考试),但如果学生愿意的话,可以学得很深入很深入。这里我再分享一下实验课的经验。
4. 我爱死实验课了
如果你是工科学生,并且上过实验课,那么基本上,你会了解在国内我们的实验教材基本都有很详细的步骤,从原理图到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基本上都写好了。在这里,通常一次实验课一般持续3小时(当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随时去实验室继续玩),一个实验一般要两次课才能完成,也就是说,要六个小时完成。但是,实验教材上对应的每个实验的叙述不会超过两页,每个实验项目的平均两句话搞定(同学们要明白中文表达效率比英文高)。每个实验项目翻译过来通常都是这个格式“2.3做一个拐点频率(电路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在1000Hz和10KHzXXX电路”。恩,完了,没了,就一句话,然后你就做啊做,然后又看到另一句话,“2.4 改进上一个电路,让品质因素(电路里的另一个重要参数)等于5”。恩,然后你有得接着做啊做...做啊做,最后总算做到2.11了,最后一个项目,它会来一句,“把你的结果证明给助教看,然后找出品质因数Q和输入频率f的关系”...当然,最后这个其实不难,也就是套公式,然后胡扯一下就完事了。但是对每一个负责的学生来说,他就会思考为什么,比如“这里的阻抗好像不能用谐振频率公式来算啊,那么用并联公式来算吧,”...然后思考啊思考啊,三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如果是工科学生,相信你对我的描述有所体会。就我个人来说,我在国内做的实验拿的基本是A,做得也非常认真,实验报告写得也很认真,资料也查了不少,但是,我基本都忘光了,而且是一点都想不起来了...测电路的品质因数的实验我以前肯定做过,但在这边做实验的时候一点细节都想不来,甚至不知道我是怎么得出Q的量。而在这里,实验笔记由你自己记录,想怎么写怎么写,不过是要评分的。当我拿我自己的笔记来复习的时候,效果比学校的实验报告好太多了。当然这边也要写实验报告。不过因为实验教材不会直接给你原理,你就得自己从实验中得出原理,你不能抄,因为没东西可抄,所以报告都基于实验得出的数据,所以,我再也不可能再听讲座的时候写实验报告了...再要罗嗦一点的是老师的答案不总是正确的。至少每次我提出自己的想法时,老师总是若有所思的用商量的口吻问“你是不是还有更好的办法”,我暂时没有更好的办法,所以我就先借用老师给的方法吧,不过我总觉得他的方法有点小问题...
说到这里似乎离题了。但想一想就知道,通过自己动手发现的实验课,而且通常是紧密配合上课所学的理论知识,那么学生毕业了以后,是不是就已经拥有了制作电路的能力了呢?我的答案是,如果你够积极,是的,你肯定可以自己设计电路了。况且,学校里还有多种多样的其他机会让你锻炼专业能力。
所以,电子工程系毕业的学生总不会因为没有专业能力而考虑去做销售了吧。这个专业是你自己尝试后觉得感兴趣而选的,这些课程直接与你未来的职业相联系的,你总可以找到与你职业发展相关的帮助和支持,然后你又够努力,然后还有一点点的天赋加运气...那么,你毕业以后会找不到工作?会不到好工作?我看不大可能...(所以我总觉得这边的老师似乎都挺开心而且都很热心的)

附:这位同学就通过SAF国际项目出去的,华东师范大学也是有这个国际交流项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爱在华师大 ( 曾经也有备案 )

GMT+8, 2024-4-29 12:55

广告与合作请【联系我们】

© 2007-2024 iecnu.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