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华师大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1177|回复: 3

中国校园社区发展调查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4 08: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校园社区发展调查报告




中国大学生市场前景广阔
据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数据,2007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招生规模分别达到570万人和424万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达17388万人,研究生1105万人,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计划招收本专科生599万人,研究生449万人,分别比2007年招生数实际增长5%和6%。
也就是说,中国大学生人口总数已经激增至接近2000万。2000万,等于四分之一个德国总人口和三分之一个英国总人口。中国当代大学生群体潜在的市场价值、对于其他人群的影响力和其独特性,完全值得企业将其作为一个独特的细分市场来专门研究和重视。
大学生的现实消费力和潜在消费价值

  1.大学生是未来实力阶层

  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CMMS)在中国7年的调查发现,中国社会目前最富有的阶层占到总人口的1030%(指第一和第二阶层),在这个群体中,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人群占到约40%,而这一比例在大众总体中只占到10%。另外,从CMMS20032004年数据对比发现,这个群体在富裕阶层中也在快速成长,这意味着,未来的富裕阶层是更多有着高学历、高文化特质的人群。大学生群体无疑就是未来的实力阶层。

  与同龄人相比,大学生是新鲜事物的主动体验者。无论是健康的100%纯果汁饮料、新兴的功能饮料,还是MP3、数码相机、扫描仪等数据科技新产品,大学生群体的消费力都很强劲。

  2.大学生是科技消费族

  通过对比大学生已就业的同龄人(CMMS)、大学生(CUS21)和新富人群(H3)三个群体的科技产品消费发现:虽然和新富相比,大学生目前的消费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但其科技产品消费水平已经超过了同龄已就业人群;从预购水平看,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MP3、手机等产品的¡°未来一年预购¡±倾向上大学生明显高于同龄人群体,并且也高于新富群体。

  这意味着,在大学生的消费需求或者可支配收入进一步增加的情况下,他们将变成这些高端消费品的重要购买者,大学生群体高端科技产品消费价值不可小觑。

  年轻人是运动一族,更是运动消费一族。在运动消费方面,我们将研究的年轻族群定义在大学生、其同龄人,以及2328岁正在步入富裕阶层的三个群体进行对比研究。不难发现,大学生群体在过去一年购买过运动鞋或者运动休闲服的比例远高于其他两个群体

  另外,从金融消费来看,80%以上的学生使用银行卡,并且有10%以上的拥有信用卡,随着网络金融业务的进一步发达,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诸多银行纷纷看好的消费市场,银行卡与校园卡结合,向学生推广借贷消费和网上支付等新型金融手段已经逐渐走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另外,从品牌观来考察发现,随着年龄增长,新富尝试新品牌的意愿在逐渐递减。在新富的2529岁的人群中,22%的人愿意尝试新品牌,而到了3034岁人群,这一比例则剧减为12%。可以这样来预估:大学阶段是未来高收入人群(大学生)品牌忠诚形成、固化的关键期,错过这一时期,则意味着未来高端市场的竞争劣势。

  无论从实际消费,还是消费观念来看,CUS21的综合分析研究都非常显著地表明这样一个事实:大学生群体在观念意识、开放性和潜在商业价值方面更接近于社会较高地位的职业群体,虽然其有限的经济能力更接近其同龄人,但他们对信息和知识的获取能力、对发展环境和社会问题的关注远远超过同龄人群体,这使得对大学生群体的研究成为评估¡°知识与文化如何持续影响消费观念与能力¡±的最有效参照。

  社会学、经济学和市场学的经验告诉我们,大学生表现出相对同龄人的¡°较高文化认同、较高价值认识、较高体验认知¡±将催动这个群体发展成为未来社会的精英群体和新富群体。


CMMS(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研究对象为中国30个城市15-64岁城镇居民,共70000样本,由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英国市场研究局和美国天盟公司合作推出。

  H3(中国新富市场与媒体研究):是新生代自主开发的CMMS系列化产品,研究对象为中国18个城市18-45岁新富人群。

  CUS21(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是新生代自主开发的CMMS系列化产品,研究对象为中国34个城市126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

Facebook
统计数据显示,该网站现有3000万用户,大多是实名;每月平均新增用户400万;用户浏览页数每月超过150亿;用户搜索每月超过5亿次;用户访问流量目前已是全世界第13位;拥有照片共17亿张,世界第一。
Facebook疯长故事
  由于Facebook推出之初主要针对美国的大学生,根据TechCrunch——一个专门研究新的互联网产品的博客网站的调查,目前85%的美国大学生都在Facebook上有自己的网页介绍,其中60%的人每天都会登录,85%的用户至少每周登录一次,93%的人至少每月登录一次。
  Facebook的发言人公布的数据是,“用户平均每天在Facebook上花19分钟”。 2006年,一个叫“大学生市场关注”的市场调研公司在研究报告中说,在美国大学本科生中, Facebook和iPod并列为第二位“最时尚”的东西。
  那么,Facebook到底是怎样成为年轻人的时尚,似野火般成长的呢?
  Facebook强调是一个社交公共事业(social utility)网站,以区别于它的最大竞争对手 MySpace。在该网站,用户通过加入四种圈子来联系朋友,分别是所在地、大学、工作单位和高中。这大概是人一生中和朋友相识、相处的主要场所了。
  用户找到相关的圈子,再找到“朋友”。看到朋友的照片或名字,可以请求他的接受。一旦被接受,就能上到朋友的介绍网页,深入了解朋友的过去、现在,看他的照片,发现他是否恋爱,喜欢什么样的电影、音乐,其他兴趣爱好,慈善活动,等等。还可以通过“朋友”去认识“朋友”的“朋友”。在某个“圈子”中,兴趣类似的用户还可组成“小组”。
  Mark Zuckerberg是Facebook的第一创始人。当年在哈佛时,他并不是个勤奋读书的好孩子。他一直做着各种网站,其中一个很受欢迎,但上网4个小时即被哈佛大学管委会关闭,因为他未经许可,窃取了哈佛网站上的学生照片。2004年2月,Zuckerberg在室友Andrew McCollum、Edurado Saverin的帮助下,创立了Facebook。到当年2月底,即有超过半数的哈佛本科生注册了Facebook。
  Facebook又推广到了其他的常春藤高校。后来,年仅20岁的Zuckerberg和他的三个哥们离开哈佛,搬到硅谷附近,继续开发网站。到2004年底,Facebook 注册用户达到了100万。同时,获得了第一笔天使投资——来自Paypal创始人Peter Thiel的50万美元。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08: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5月,Facebook从Accel Partners 创投那儿融到了1270万美元。是年8月,花费20万美元买下Facebook域名,这使得几乎所有的美国高校学生都能够注册了。2005年9月,Facebook对美国的高中生开放,10月扩张到美国以外的大学。到12月, Facebook的注册用户已达1100万,涵盖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2000多所大学、25000多所中学。
  2006年初,各种资本运作的消息已经漫天飞舞。3月,美国《商业周刊》报道了Facebook拒绝被收购的消息。4月,几家创投又投入了2500万美元。7月,Facebook和苹果公司展开合作。9月,Facebook决定对所有有邮箱地址的用户开放。
  2007年,Facebook在Zuckerberg 23岁生日那天推出了免费的分类广告服务。它还推出了一个应用开发平台,鼓励其他软件开发商在上面开发新的功能。事实证明,后者对其吸引用户作用巨大。
  广受欢迎的应用包括“我喜欢 (iLike)”、“体育竞猜” (PicksPal)等。“我喜欢”软件能自动识别用户所在地和自我介绍中提到所喜欢的音乐,进而向用户推荐当地的音乐会和歌曲。而使用“体育竞猜”,朋友之间可以竞猜体育比赛的输赢,猜对的可以得分。目前Facebook每天都有超过12种新应用软件上线。到2007年7月为止,已有超过1700种应用。
三 中国的校园社区
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 )又称社会化网络软件,是一种基于六度分隔理论运作、强调开发和培养用户社会关系网络的web2.0应用。在SNS平台上,每个用户都可以拥有自己的Blog、自己维护的Wiki、社会化书签或者Podcast.用户通过Tag 、RSS 或者IM、邮件等方式连接到一起,“按照六度分隔理论,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大型网络,这就是社会化网络(SNS )。
随着2005年风起的Web2.0理念的流行,整个中国互联网都在将Web2.0应用融合到自己的平台上来,中国互联网的SNS力量也已经开始崛起。
从2005年12月王兴创办校内网开始到现在,中国陆陆续续出现了近100家(数量惊人)FACEBOOK模式的SNS网站,但是发展到2007年年底,中国的校园社区网站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是以下几家:校内网、亿聚网、占座网、Chinay、Chinaren校内、优点网。
关于这几家网站提供的功能可从下面的表格中窥见一斑。

网站 功能        Facebook        校内网        亿聚网        占座网        Chinay        Chinaren校内        优点网       
校友录        network        网络        网络        我的大学        校友录        本校        上大学       
好友        friends        好友        好友        我的朋友        好友        好友        好友       
群组        groups        群组        群        群组        群落        圈子        组织       
博客        notes        日志        日记        日记        博客        日志        mini       
相册        photos        相册        照片        相册        相册                 相册       
站内信息        inbox        站内信        飞鸽传书        纸条箱        留言        纸条        站内邮件       
论坛                 论坛                 占吧        讨论区                          
活动        Event        活动                                   活动        活动       
其他功能        video视频、Marketplace市场、Posted Items重点项目、Mini-Feed、应用开发平台        分享、礼物、游戏(猫游记)        音乐、迷你博客、照片评分、视频、礼物、红豆(虚拟货币)、收藏(抓)、贴图        邀请朋友        问答、竞猜、培训中心        课程、目标、礼物        看故事、逛地方、秀东东、问候、心情(迷你博客)、收藏、邀请       
企业                                   品牌互动                          打折消费       


一个社区服务商为用户提供的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A.个人区域:个人介绍、相册、日志等;
B.交际区域:好友、团体等;
C.服务区域:音乐、视频、搜索、新闻等。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各家网站的基本都对facebook进行了模仿,都提供了最基本的校友录、好友、群组、博客、相册、站内信息等功能,也就是说提供了个人功能和交际功能,但是国内网站在提供的服务功能上没有facebook多,比如音乐和视频功能,目前只有亿聚网提供,更大的差别则是这些国内网站没有facebook的应用开发平台。但是国内的这些社区网站也并非全是简单模仿,有些也提供了较有特色的功能。
比如说Chinay的职业培训功能就很有特色,也符合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实际情况,切合了大学生的需求,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再比如优点网的生活化特质也很有特色,通过网络紧密联系大学周边实体,与校园周边的地方包括各景点、商铺、运动场所等互联,从而使许多生活行为可通过网络和实际的交互更经济实惠更有效率的完成。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08: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先入为主
SNS的用户数是最有价值的指标,你不够吸引人或是来了就走,你想谈盈利是痴心妄想。所以吸引到足够多的人,让他们留下来是SNS营销最该做的。
SNS社区是现实关系网的线上版本,虽然网络社区是虚拟的,但网络社区中的社会关系是真实的。所以用户选择哪一个社区网站,不仅仅取决于自身的喜好,而是更多的取决于真实社会关系中的朋友大多在使用哪一个。学生中的口碑传播是比任何广告都有效率的推广方式。
据称校内网在07年底的注册人数有望达到2000万,面对竞争对手,校内网无疑已经占据了极为有利的位置。

五 关于模仿
中国的SNS社区被称为Facebook的模仿者,校内网更是称得上贴身模仿。模仿其实本身并非一个贬义词,只是单纯模仿的话就显得创新能力不足了。
中美两国的大学生用户有相似的需求,都需要交友需要分享需要活动,美国人说通过facebook找到了失去联系很久的同学,中国的学生也说,我的同学几乎都在校内网上,这样太方便了。中美大学生的行为也有不同的地方,中国的大学生住在学校宿舍里,本身就处于班级和宿舍两个集体中,美国大学生是分散居住的,他们更需要交际。
而在两国学生的比较中,相同点是主要方面,不同点是次要方面,因此模仿facebook的功能就有其合理的一面。

六 关于本土化
因为中美两国国情毕竟不同,大学生的生活状态有一定差异,所以在模仿facebook的基础上,中国的SNS网站应该有自己的“中国特色”。
我认为在这一点上Chinay和优点网做的比较好。下面以优点网www.youdian.com为例介绍下中国校园社区本土化的具体措施:
优点网在定位上有别于校内网和占座网以及亿聚网,在社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优点网定位为“立体化实名制的大学生生活社区”,突出生活化特质。那么优点网是如何做的呢?
为了更好的体现优点网的本土化功能,以三个具体的案例来说明:
三位大学生的一天:










那么优点网为这三位用户提供到的就是:

•          指导John在新学期选课时熟悉备选课程的情况
•          帮助John找到球友并降低支付打球场地的费用
•          帮助John和球友利用IM快速的沟通确认活动


•          为Amy搜寻购买手表的经验和与人交流提供平台
•          在Amy和她喜欢的化妆品品牌之间建立互动联系

•          帮助Kevin寻找合适的餐馆请老同学吃饭并打折
•          帮助Kevin及时通知社团其他成员社团活动的更新


优点网的母公司是拥有香港慧聪强大支持的北京中科集讯,其具有独一无二的校园无线数据优势和庞大的数据库资源可能给构建数字化校园提供便利。数字化校园是在有数字化应用条件的学校开展的无线和网络校务应用,利用数字校园服务帮助学校相关机构和教师提高数字化办公效率,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教师群发、校务通知等服务;帮助学生及时接收和查询校务、教务信息等,为学生提供课程查询、成绩查询、图书馆服务、社团群发短信等服务。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08: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七 开放注册
2006年9月,Facebook允许校园以外的用户进行注册,而此前Facebook只能通过校园邮箱地址,使网站用户始终保持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Facebook开放之初,曾有人担忧开放后Facebook将会失去特色,纯洁、真实的校园氛围会遭到破坏。将近一年过去了,事实证明Facebook把用户限制在不同的网络,让大学生就是大学生,工作人士就是工作人士,地区性网络用户就是地区性网络用户,保持了网站的纯净性。数据证明,Facebook的开放注册让网站的注册用户有了爆炸性的增长,最近还有文章指出35岁以上人群发现了Facebook作为商业工具的潜力,Facebook越来越受到35岁以上人士欢迎。

   国外先行者Facebook的成功尝试让国内众多Facebook模式的大学生社交网站对于开放注册蠢蠢欲试。同时大学生市场的周期性(每年都有新学生进入大学同时也有毕业生离开校园,这使得这类网站每年都要对新生进行宣传,而老生又在不断的流失,致使这类网站每年都在宣传却永远也长不大)也促使国内众多专注于大学生市场的网站在没有长大的(达到增长的瓶颈)时候就开始考虑开放注册,面向更广大的市场。


八 盈利模式
校园SNS社区的盈利模式可能有以下两种


1、向用户收费

在竞争激烈、免费模式大行其道的互联网,向注册用户收费无疑是危险的,但并不是不可行的,就像是物业公司收取物业费一样,只要用户觉得值肯定会愿意交。

这种收费模式应该是:对大多数的普通用户全免费;对少数VIP用户或有特殊服务需求的用户收取服务费。

2、向接入社区的各种网站收费

如果社区大量用户定制的是某一个新闻网站的新闻、或是使用某一个搜索引擎都无疑会给新闻网站和搜索网站带来巨大的流量,而流量是这些网站的命脉。SNS服务网站给他们提供了接入,让社区居民使用他们的服务,收取费用或是分成肯定是合理的。

可以根据费用的多少,设定类似TOP赞助商、普通赞助商等等不同的接入级别,而给于不同的推广力度(不过强迫用户使用并不可取)。

  千橡集团董事长兼CEO、校内网老板陈一舟说,社交网站的盈利问题其实非常简单。按照他的理解,“一个做得比较好比较大的社交网络,假设长期存在,变现方式可以不仅仅限于广告,还可以做电子商务。”而从短期来看,“只要有流量,卖快速消费品和通讯类服务的广告就可以打平”。
Facebook目前的年收入大约在1亿美元左右。这笔收入绝大多数得益于该网站所汇聚的网络访问流量,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广告销售。但与国内社交网站最本质的一点区别是,Facebook更多的是一个网络应用的平台,而不仅仅是“交往”的工具。官方数据显示,目前Facebook平台上运行的各种第三方应用不下2000种之多,而在其开放平台F8上,有多达8000种的第三方应用程序正在被不断地测试和利用。这些应用不但为Facebook带来用户数的几何级增长,同时,也使在F8平台上开发应用程序的网站,依靠Facebook平台海量的用户群一夜成名,用户数暴涨。
“交友,或者说交际,在中国互联网领域内是被娱乐化或者泛娱乐化的。真正在平台上跑起来的,有价值的应用目前还太少。”国内某知名校园社区网站CEO说,“用户数看上去很可观,但大家在平台上多数只是聊天、泡论坛,最多听听音乐或者交换一下资源。这是中国社交网站和Facebook最本质的区别。其实也不是不想做,但从技术角度出发,要实现这样的效果目前还不够现实。陈一舟所说的那种状态是理想主义的,真想要到那一天,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整体产业环境方面,都还需要有极大的突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爱在华师大 ( 曾经也有备案 )

GMT+8, 2024-6-27 20:19

广告与合作请【联系我们】

© 2007-2024 iecnu.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