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比-布莱恩特
简历:13年NBA生涯,12个高质量的赛季,12次全明星……总决赛MVP(2009)……MVP排名前五(2002、2003、2004、2006、2007、2008、2009),排名前十(1999、2005)……MVP(2008)……Simmons MVP(2006)……全明星MVP(2002、2007、2009)……最佳防守阵容(8次,6次第一阵容)……得分王(2次)……史上单场第二高分(81分)……一次总冠军的王牌(09年的湖人)、三次总冠军阵容中的二号球星(2000、2001、2002年的湖人)、一次总亚军的王牌(2004年湖人)……登峰造极的两年:33-6-5……2001年季后赛:29-7-6,命中率47%(16场比赛)……2008和2009年季后赛:30-6-6,命中率47%(44场比赛)……20000分俱乐部…….职业生涯:25-
提问:哪一部电影最好的诠释了篮球的秘密?
你连眼睛都不眨就会脱口而出——《Hoosiers》。别骗我,我知道你怎么想。的确如此,那部电影教会了我们团队精神,篮球基础和人类的精神力量,以及那些被人们低估的课程,比如说“不要告诉裁判刚才那个走进球场的那个醉汉是你的助手”、“女人们都善变而恶毒,尤其在她们很久没有享受床第之欢,还跟她们的老妈子住在一起的时候表现得更为明显”、“就算体育场再大,篮筐还是十尺高”;“在篮球场上,白人总是打败黑人,因为他们更在乎胜利而且他们更聪明”(纯属搞笑。这个玩笑是特意为大名鼎鼎的Spike Lee所准备的,因为他觉得《Hoosiers》是一部晦涩的种族主义电影,也许他是对的);“如果教练把某个队员赶出球队,在几个星期之后又让他回来,那么这个家伙只配在电影里跑跑龙套,永远都不用去重点照顾”以及“如果在决定冠军归属的比赛中,85%的分数都是你队中的王牌攻下的,你拿着球还有机会一击制胜,千万别异想天开——老老实实清空场地,然后为他跑一个变态的战术。”
译者注:《Hoosiers》,中文名为《草根教头火爆兵》,讲述的是教练(哈克曼饰)当了10年海军后,转到高中任教。接手64位刚入学的队员后,他们通过努力成为印第安纳州高中联赛冠军。本片改编自发生于1952年的真人真事,那一年米兰高中队历史性地获得了印第安纳州的联赛冠军。它在一部优秀体育电影必须具备的五个要素方面都表现得非常出色。教练并没有很好的声誉,而队员仅仅是一些农村孩子,他们是不折不扣的弱者。影片是那么地感人,以致于男性也难以抑制泪水。影片中充满了经典的对白和话语,即便是在今天还是经常能在比赛中听到影片中的对白。
但是很遗憾,《Hoosiers》是错误答案。
正确答案?哈哈,对了……《Teen Wolf》。
译者注:《Teen Wolf》,中文名为《少狼》。在原版电影中,主人公Scott Howard(Michael J. Fox饰)通过遗传得到了变为狼人的能力--这种能力在他的家族中已经传递了数个世代。Scott所在篮球队本来排名垫底,但是当Scott逐渐掌握自己的超能力后,他的队伍跃升到首位。Scott一直喜欢美丽的大小姐Pamela Wells,可Pamela只跟英俊的Mick约会。自从Scott的能力显现出来后,逐渐赢得了Pamela的芳心,但也因此疏远了从小一直爱着自己的普通女孩Boof。不过,Scott后来依靠自己的真实本领而不是狼人能力赢得了总决赛。他在Boof和Pamela之间最终选择了Boof。
大多数人都误以为那是一部关于狼人的电影。其实不然,它是一部意义深刻的阐述男子篮球的电影。你没有读懂这些信息?那肯定是因为你在忙着琢磨身高只有5尺4寸运球时还脑袋冲下的Michael J. Fox [1] 能在电影的高潮部分几乎揽下了三双 ……为什么Mick被允许站在篮下干扰Fox在比赛最后时刻的两次罚球……为什么那个肥佬的勾手看起来很牛X,他们却从来都不为他设计战术……为什么Wolf的高中没有被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和摄像机给淹没……为什么就算《Win in the End》跟《You’re the Best》以及《No Easy Way Out》一起,为了争夺八十年代最庸俗的体育电影剪辑的席位而拼得头破血流, Finstock教练也从未没有进入过“最伟大体育电影角色”的讨论? [2] 我不会怪你丢了西瓜捡芝麻,你只是错过了电影中不朽的人生课程而已。
作者注 [1]: 基于科比对于乔丹的景仰与热爱,这里毫无疑问运用了象征手法:一个名字缩写为MJ的演员扮演了Wolf的角色(这也是科比一直在挣扎的角色)。与此同时,我的好朋友Christian还认为Fox最初选择42号是为了向Jackie Robinson致敬,因为后者是第一个参加有组织有纪律,竞争激烈的篮球比赛的狼人。《Teen Wolf》值得讨论的地方太多了。
作者注 [2]:他经典的忠告:“我以三条原则安身立命:睡眠时间绝不少于12个小时;绝不和把城市名作为自己名字的家伙玩牌;绝不跟有短剑纹身的女人纠缠。只要你谨记这三点,其他事都是小菜。”下一条也同样精彩:“你怎么来打 比赛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你赢了还是输了。即便如此,事情实际上也没有那么大区别。”
作者注:《Win in the End》是《Teen Wolf》的一段剪辑。《You’re the Best》、《No Easy Way Out》分别是电影《The Karate Kid》、《Rocky IV》的剪辑片段。
在Fox第一次变身为狼人之后——体育电影中最令人拍案惊奇的比赛开始上演,仅仅比《Victory》中盟军与纳粹的比赛稍逊一筹。原因?因为你无法把一场观众稀少的高中篮球赛放在第一位,更何况其中还有一个家伙会变身为一个怪物,然后开始在每个人面前灌篮——一旦Wolf从最初的震惊中走出来,开始踢对手的屁股,他的队友们全都沦为了可怜的背景。经典场景:在赛季后半段的一场比赛中,一个队友正在场上带球,结果Wolf一把把球抢走,然后运球穿越丛林般的人群上篮得分。成功的快感充斥了他的脑海,他开始把着学校里最火的辣妹,他的死党也开始贩卖“Wolf”的T恤,他也成为了学校里的风云人物。尽管球队一直在胜利并且在淘汰赛中走得很远,Wolf的队友们却都不由自主的对他敬而远之,都希望能为别人打球。Wolf揽走了一切赞誉,也包办了所有的投篮,他的队友们对于这支球队的表现没有任何存在感,他们也不再像从前一样努力打球,而是公开抱怨Fox/Wolf。当Wolf的个人生活开始分崩离析的时候,他做出了一个了不起的决定——在地区的冠军赛中做回了自己。剩下的情节,你们懂的。整支球队团结在一起,每个人都扮演关键先生的角色(尤其是那个45号,他就像是比尔-拉塞尔);Fox砍下了18分8个助攻顺带四次抢断 [3] 并且命中了致胜的两个罚球(那是在比赛还有8秒结束进攻时间还剩下四秒,FOX在一次传切配合时被人恶意犯规);球迷们涌进球场,Fox和他青梅竹马的好友Boof拥吻在一起;我们也懂得了个人的光荣仍然可以通过团队的胜利来实现。大团圆结局。
作者注[3]:根据我们在影片中所看到的,Fox的数据应该是14分(6投5中,罚球4中4),6个助攻和2次抢断。45号(年轻的拉塞尔)有10分外加3次盖帽。肥佬得了5分,33号得了6分。在Fox回到球场以后,我们看到了他们所得47分中的35分。我预计他有一部分数据是在我们错过的12分中间拿到的,其间我还忽略了重复的镜头。(靠,再也没有比它剪辑得更差的体育电影了。)
说了这么多,这些跟科比有什么关系?他整个职业生涯都在Fox和Wolf之间徘徊。在他的前三个赛季,Fox一直是他所扮演的主要角色,之后他在2000赛季发生了飞跃(当时他在总决赛第四场关键时刻的表演有效地终结了系列赛),最终在2001季后赛以无可比拟的全面表现登峰造极。在第三个冠军赛季里,他一直在与自己的定位做斗争——一半是凡人,一半是怪兽——而在接下来的两年,他则彻底转变成了Wolf,他的职业生涯也因为性侵犯案,跟鲨鱼的交恶以及2004年总决赛的崩盘而变得黯淡无光。(提示:就算我把他选为我2006年的MVP,他的Wolf模式还是让身为球迷的我大为光火。在那段时间里,你想跟他一起打球么?你无论如何都不会说“是”的,无论如何。)
整整四年,他都没有从Wolf的模式中走出来 。直到加索尔交易发生的前一个月(2007年12月),他最终才重新拥抱内心的Fox,并且一直延续到现在。回首过去,科比似乎从未满足过自己的角色——回想他90年代末期注定背运的留MJ式光头的决定,或者他在2000年全明星周末上和Tyra Banks并非故意却滑稽的二重唱——他内心Fox和Wolf的挣扎表现在了每一件事情上。
在过去的四年里,他一直在系统地修复自己作为球员和公众人物的形象。他换了一个号码(从8号到24号),改用一个半原创的昵称(“黑曼巴”)。紧随其后的,是个人形象的改变(他变成了一个家庭第一的男人,一个拥有精彩幽默细胞梦幻般的队友,或者至少我们是这么听说的)。然后是他“酷范儿”的改变(Nike适时流出了科比飞跃跑车的视频)以及比赛风格的变化(在职业生涯比赛场次过千之后,科比聪明的选择了一种更为高效的进攻方式,包括改进的跳投,致命的后仰以及三种不同的转身方式,一举成为了外线球员中的大师),最终在2008年奥运冠军队中,他把自己定位为防守专家和关键时刻的冷血杀手。
所有这一切都很不错。很显然,科比已经是史上前15的球员了。感谢他这样一个跟流行文化/体育类比融合得更为紧密的职业生涯,他是我所能记住的,除了张伯伦之外,最为多极分化的球员。[4] 除了Manny Ramirez,他也是我花了最多时间来研究的运动员。我最终的结论是:我不喜欢作为Wolf的科比,我更喜欢看他作为Fox的时候。我只是认为,如果Fox更多的占据他的思想,他的职业生涯将会更加特别。无论如何,作为一个篮球迷,你无法对科比-布莱恩特置若罔闻。接下来就是我对他看法的演变过程:
作者注[4]:我专栏中数得上的就包括Tony Montana,Sonny Corleone,Michael Corleone,Fox/Wolf,Hollywood Hulk Hogan,Crockett/Tubbs(和鲨鱼一起),Eddie Murphy,A-Rod,一个叫做Houston的AV女优,以及我个人的最爱——Mario Stanfield的《My name is my name》。难道你没有看到科比在尖叫么?
译者注:曼尼-拉米瑞兹(Manny Ramirez,1972年5月30日-),全名为曼纽-艾利泰兹-拉米瑞兹(Manuel Aristides Ramirez),出生于多明尼加共和国圣多明哥,美国职棒大联盟选手,目前隶属于洛杉矶道奇队,为球队主力左外野手,自2001年加入红袜队,生涯的第一个队伍是克里夫蘭印地安人队。他目前与父母一起居住在曼哈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