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里打电话
我家的店,总算关了。
现在很不想用的这个“总算”,却是我这么些年的愿望也是我努力的动力之一。
还在九四五年左右的光景,我上小学的时候父亲为了我们能有钱念书,很果断的改行开起了商店,从一个小店面到现在三个店父亲靠着诚信一点点把我们的店开成了下浦镇上生意最好的店。我小时候读书的学校离家很远,老师却很喜欢买我家的东西---于是我上课也顺便送货。有次老师让我翘课回家给她带辣椒,我现在还记得那天下好大的雨,趟在泥巴水里走到家,全身都湿了。可是还是很开心,一种说不清楚的兴奋。
在小时候看来父亲的生意做的非常顺利,到现在还记得那一次,父亲被评为纳税先进xx(具体不太记得了),在政府的礼堂里,接受表彰。那时候的我作为学校鼓乐队的鼓手,头上戴了朵大红花站在下面也跟自己受到表扬一样紧张而自豪。
父亲是个非常讲诚信,很够意思的生意人,一些紧手货会留给熟人和急需的人,哪怕会涨价或者卖给其他人可以卖到更好的价钱,平时一些零头都直接不要,碰到一些老人家,会把伞啊衣服等进货的赠品送给他们。也正是因此,我们也从很多好心人那儿得到很多,比方每天早上到镇上赶集的卖菜的大爷们,总会留一颗白菜空心菜什么的,或者特意送来给我们,夏天的时候也会有不太认识的叔叔伯伯给我们送来从山里挖来晒干的鱼腥草,煮开水可以解暑。
等我升上高中,开始寄宿生活,便只有寒假一个月能帮着打点一下。春节前后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我们全家每天从早忙到晚,忙的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每天经常是一点什么吃的就随便对付过去。一天到晚站着。现在想起来,就是这么多年寒假的起早摸黑,让我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很多人只看到光鲜的一面,其实不知道我们为之付出了多少努力。看着大人哪么辛苦的样子,很小的时候我便在心里暗下决心,等我经济独立了,一定不要再开这家店了。
我一直觉得现在那条街上的很多同行都是看我们家眼红才开了跟我们一样的店。就是靠着大人辛苦打点的那个小店,父母把我和姐姐送进了大学,让妹妹也顺利读完了大专。的确,在很多人看来,在当时,这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
现在,真的关了,心里却又多了一份失落。无法描述的心情一直萦绕心头。想来从三岁读幼儿园开始我从没有踏进社会半步,却在这间小店里听过遇到过哪么多形形色色的人。无所事事的夏季午后悠哉游哉的打个小盹,逗逗邻居家刚学会走路就蹒跚撞过来的小孩儿,把一拨一拨涌进店里的客人用最短的时间搞定之后的快感,那种看着我们加门庭若市其他同行却鲜有问津的情形心里的窃喜~。那里承载了太多了我们成长的记忆,让我突然哪么不忍心把它交付给别人,我们可能很快会搬离那里,搬到新家,搬到靠近有山有水的袁山公园的地方。在那里,我会属于自己的房间,我们会有一个像样的厨房和吃饭的桌子,有很好很干净的洗澡间------这些都是我一直很想要的,可是,我的记忆却全部留在那里,我害怕他会消失。我突然变得不想离开了。
大概是我慢慢长大,开始学会思忖那个地方对于我们父辈的意义,以及在我们心里的存在。也可能是一个人在外面漂久了,住的地方条件很好,却总也找不到家的感觉。我想我是累了,我突然好想回家,再看一眼我们的店。
父亲改开厂子了-------我一直觉得他应该是要做大生意的人。小时候家里穷,父亲没有怎么读过书,小学毕业就开始跟爷爷学理发。可就是这样一个好像没有文化的爸爸,看过的书比我看得还多,我小时候看的书基本都是他的。三国演义繁体字版的就是他带着我一起看的。我大一点的时候发现好多好多笔记,都是我爸记的,字超好看(我的毛笔字也是他教的,虽然也挺烂的)。
父亲年轻的时候自学过好多东西,医学,法律,饮食。我家各种各样的杂志到处都是,但是最后还是选择改行做生意这条道路,最直接的原因是我们三个小孩都等着吃饭念书。我常常想,我们可能耽误了父亲的梦想,有时候觉得挺残忍的。 现在,总算我们几个人能让他放开手安心去做他想做的事情了。其实我有点担心到底行不行,不过看父亲信心满满的样子还是很欣慰,大不了就十几万块钱,说这个不是有钱说大话,只是跟他的理想比起来,值了。因为我们的二十多年,都是他给的。 |